当前位置:中国港口网 > 港航动态 > 全国首艘内河64标箱氢能动力集装箱船在嘉兴下水

全国首艘内河64标箱氢能动力集装箱船在嘉兴下水

来源: 中国水运网 发布时间:2024-12-28 12:00:00 AM 分享至:

12月18日,全国首艘内河64标箱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东方氢港”在嘉兴成功下水,这标志着该船已顺利完成主体结构,进入设备调试和交船冲刺阶段,也意味着我国在氢燃料电池内河集装箱船舶研制领域迈出坚实一步。

在国家“双碳”战略和交通强国绿色交通发展规划的背景下,近年来,纯电、氢燃料、液化天然气等绿色动力关键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内河64标箱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可为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在内河集装箱运输场景的商业应用提供了实船示范。”中国船级社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11时许,在浙江禾东船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船厂,一艘总长64.5米,型宽12.6米,型深3.55米的集装箱船舶从船坞缓缓驶向京杭大运河,开始下水。“这艘船靠氢燃料电池提供主要动力,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过程中不通过燃烧,发电效率更高,而且反应产物是水,能够显著降低对河道等环境的负面影响。”船东浙江氢能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走进位于船尾的电池舱内,两个带有CCS中国船级社认证的大型的氢燃料电池系统通过管道连着上层甲板上的60来只氢气瓶,这就是船舶的动力“心脏”。“相比于道路交通领域的燃料电池系统,应用在船舶上的氢燃料电池将面临更加苛刻的运行环境,要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系统研发中心总监邹文君介绍,在系统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氢燃料电池架构中的涉氢区的划分、氢气稀释浓度的控制、防爆型仪表的选型等诸多问题,燃料电池电池内有上百个元器件,只要有1个防爆等级不对都要重来,他们耗时3个月修改了20多稿。“时间紧、任务重,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参考,对我们来说,每一步都是挑战”。

设计和建造,都是“从0到1”的探索。船东、船厂、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协同创新,摸着石头过河,攻克了电磁兼容等技术难题,经过分段制作、船体合拢、设备进舱等多个工序,历时3个月顺利完成船舶主体结构。

该船舶续航里程约380公里,计划专线用于嘉兴港区乍浦港到下沙港内河运输航线,开展运营示范和效益验证,设计单程航线距离120公里。据测算,相比传统燃油动力船舶,该船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0吨。“嘉兴港区有丰富的氢能资源,可满足氢能船舶大量、快速充氢需求。未来随着氢燃料电池等绿色船舶的规模化投用,依靠嘉兴前海后河‘海河联运’优势,能使集装箱运输船舶逐步从‘规模速度型’向‘经济效率型’转变。”嘉兴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船检处处长廖正勇说。

据悉,嘉兴现有各类清洁能源船舶20艘,辖区船舶修造企业可建造纯电池动力、箱式电源动力等各类新能源动力船舶,吸引了华为等公司客船订单,为长三角内河水运绿色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关键词:船舶制造 标签:船舶制造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港口网”“www.chinaport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港口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