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港口网 > 港航动态 > 2024年产销量均超3100万辆 中国汽车“马力十足”

2024年产销量均超3100万辆 中国汽车“马力十足”

来源: 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中国水运网等媒体 发布时间:2025-01-24 12:00:00 AM 分享至:

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得益于“两新”政策持续发力、汽车产业加快转型,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汽车出口585.9万辆。我国汽车产销双超31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均超1280万辆,连续10年位居世界首位。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 汽车产业交出亮眼成绩单

能在年销售3000万辆的高位平台上,实现4.5%的销量增长,最终站稳3100万辆的新台阶,2024年汽车产业交出的这份亮眼答卷,含金量十足。

——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其中,汽车国内销量2557.7万辆,同比增长1.6%,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新能源汽车延续高增长态势。自2021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年产销增速连续4年超过30%。2024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新车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比重达到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而在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比已经连续6个月超过50%。

——汽车出口领先优势愈发明显。2021年以来,中国车企海外开拓持续见效,出口数量快速提升,成为拉动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增长的重要力量。2024年,尽管外部压力加大,我国汽车出口仍实现了19.3%的同比增长,达到585.9万辆。其中,乘用车出口495.5万辆,同比增长19.7%;商用车出口90.4万辆,同比增长17.5%。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特别是长续航插电混动和增程技术产品,得到海外用户认可,2024年,插混汽车出口29.7万辆,同比增长1.9倍。

“2024年上半年,汽车产销整体不旺,汽车工业经济运行面临库存高、消费弱的困难,供给端和终端均呈现较大压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说,伴随着“两新”等政策持续发力、各地补贴政策落地见效、企业促销活动热度不减,消费活力逐渐被激发。尤其是三季度,随着政策加力,终端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四季度延续向好态势,月度产销呈现较高水平,全年产销量稳中向好,稳稳站在3100万辆台阶上。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跑,实现多项突破。7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越传统燃油车。此后,连续多月保持超越态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压力逐渐缓解 期待破“卷”向新

过去一年,在“真金白银”的补贴政策下,消费者换购热情高涨,带动汽车等销量增长。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年1月8日公布的数据,2024年汽车报废更新超过290万辆,置换更新超过370万辆,报废汽车回收量达到787.2万辆,同比增长70.7%,带动汽车销售额9200多亿元。特别是在汽车以旧换新中,超过660万辆老旧汽车更新为新能源车或节能型汽车,换购新能源车的比例超过60%。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名誉会长沈进军表示,在“国补”与“地补”的基础上,不少经销商积极落实政策,配套推出多种促销手段,取得显著效果。他指出,汽车以旧换新体现了“从存量中产生增量”的宏观经济政策新思路,而置换更新则是以旧换新中潜力更大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前些年我国汽车产业总体上处于后发追赶阶段,产业追求的是快速向更高水平跃迁。随着新旧动能的切换,我国历史性地走在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变革前列,行业亟须摒弃一味追求速度与规模,转向高质量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业内人士普遍呼吁,汽车行业亟须摆脱“内卷式”竞争。专家学者认为,关键是要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和可持续发展,构建起整车厂与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共同受益的产业生态。

在此背景下,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别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要求,从“防止”到“综合整治”的表述,表明中央对这一问题的整治力度正在加大。

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车市竞争有望走出单纯降价,转向更加健康的增长模式,加速行业提质升级。据统计,2024年8—12月,降价促销明显少于2—4月的频次,四季度车市促销趋于平稳。

曾经,20万元被视为汽车品牌“价格天花板”;如今,从在几十万元站稳脚跟,到撬动百万元级别市场,中国汽车品牌持续向价值链高端迈进,越来越多关键技术和产品实现自主可控。绿色浪潮持续涌动,“中国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力量”。从锂、钴等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到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制造,再到整车的生产和销售,我国已形成完整高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系统。

汽车日益成为“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交汇点,智能化趋势越发明显。

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增长趋势有望延续

与汽车对话,AI“精灵”不仅能够理解语义,还能根据语气、语调,感受观众情绪……前不久,吉利在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发布“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淦家阅说,2025年,基于该体系开发的端到端语音大模型、AI数字底盘以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最新技术成果,将逐步在吉利新车型上应用。

如果说新能源汽车上半场竞争的焦点是电动化,那么下半场制胜的关键就是智能化。统计显示,2024年,搭载L2级别以上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新能源新车占比已经超过60%。2025年,随着端到端+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端到端+世界模型等高阶智驾方案落地,新能源汽车智能辅助驾驶将进一步发展。同时,比亚迪、广汽埃安等品牌15万元左右的车型配备高阶智驾,智能驾驶的普及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的又一助推器。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消费者对车辆舒适性、美观性和实用性的需求也日益增强,推动汽车后市场成为新的消费热土。从维修养护到改装租赁,从周边产品到赛事活动,各类售后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成为比拼安全与创意的消费新赛道。

自动驾驶、飞行汽车等创新技术已经成为继电动化之后,汽车行业增长的新引擎。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分析认为,汽车科技创新正加速向基础前沿转移,亟须推进全固态电池、智能底盘、自动驾驶、大数据、飞行汽车等前瞻性、引领性技术,使其对我国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优势发挥主导作用。2025年,需要适度超前布局,系统谋划和储备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基础技术研究,推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瓶颈,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更多向好向上的发展机遇。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宗巍表示,2025年政策端继续发力,特别是在以旧换新等强力政策的加持下,预计中国汽车市场整体有望保持3%左右的增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汽车行业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加深、汽车消费内生动力欠佳、行业竞争加剧、盈利持续承压等。”陈士华分析,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近日发布通知,加力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相信随着系列政策出台落地,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汽车市场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预计2025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对2025年汽车产业提出了四点期待:首先,汽车产业要能够真正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消费升级的主力军;其次,产业应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第三,中国汽车产业要调整好结构再出发,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避免“内卷式”竞争;最后,继续深化国际化之路,在产业链“出海”、生态“出海”上取得更加优异的表现。


本文关键词:汽车产业 标签:汽车产业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港口网”“www.chinaport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港口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