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港口网 > 企业花絮 > 【央企守山河】听!他们的声音

【央企守山河】听!他们的声音

来源: 企界 发布时间:2021-06-17 8:00:00 PM 分享至:

在中国大地的各个项目工地上活跃着无数可爱的劳动者,他们从事不尽相同的岗位却都在兢兢业业、发光发热,用无闻的付出照亮你我前行的路。

每个岗位都不平凡,每个人都不普通。锦绣山河的创造离不开他们的坚守奋斗,今天让我们共同聆听他们的声音。

今年58岁的重庆汉子曾富国是中建三局三公司北京分公司的一名员工,1980年参加工作,目前担任北京丰台区小瓦窑项目机电设备负责人,再有一年多的时间就要退休了。

40多年来,曾富国见证了创造“富山速度”的厦门国际展览城项目,建设过厦门市政府大厦项目,负责过北京分公司第一个群体工程星河湾项目,参加过山西第一高楼太原信达项目……历经20多个项目,辗转武汉、深圳、厦门、北京等多个城市,他说自己工作了40多年,最骄傲的是从没出过一起责任事故。

在40多年的一线工作生涯中,曾富国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其一是预想好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哪怕有一点没想到,就会导致人工及材料的浪费”;其二是“脚步要跟上”,项目上有很多机电设备,到处都是需要检查的地方,为此不得不经常在工地“健步走”,“2万步是我每天工作的日常”;其三是嘴皮子利索,“我这个工作会让别人觉得烦,可能有点儿啰嗦,因为我要反复提醒施工人员作业中注意安全。”

多年来,范志宏始终秉持科学务实的工作态度,坚守科研初心,一步步从一名科技小白成长为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中交四航局一级技术专家,始终保持着攀登科技高峰的勇气。

重任在肩,铸造耐久品牌。2009年开始,范志宏就开始参与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混凝土结构12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耐久性保障研究工作,从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开始,直到现在,他还在参与工程运营阶段的耐久性维护工作。

在山东日照、浙江舟山、广东湛江等海港码头和港珠澳大桥、泉州湾跨海大桥、虎门二桥等跨海跨江桥梁工程,范志宏带领研究院建材团队建立了工程实体构件的耐久性监测平台,构建了全国范围的海洋工程材料基础研究网络,开展了多项研究课题,为中交四航局承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获批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恰青春,风华正茂,周钰不畏艰辛,在智能变电站、柔性交直流配电、电化学储能等领域深耕细作,“战斗值”一路飙升。

在南方电网首座3C绿色变电站示范工程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技术攻关、搭建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平台,到颠覆传统设计模式,周钰大胆创新,攻克一道道难关。110千伏尖峰变电站投产后,成为了智能变电站中的精品之作。

一路走来,多年的工程磨砺,周钰逐渐成长为广东院的青年骨干,从一名青涩的设计师,到统筹项目开发运作的技术主管。

周钰与储能团队成员密切协作,通过技术引领,协同公司内部资源,摆脱惯有思维和路径依赖,摸索出了一体化融合式转型打法。2020年,她率领团队开展了中国香港、英国、澳大利亚等地10多个项目开发和技术攻关工作。

姚运华,曾服役于东部战区海军某部队,是一名潜艇雷弹兵。2018年转业,他入职了砂石公司长九新材料工程项目部,在完全陌生的领域,从零开始学习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和应急处置方式。

在从事施工员时,细心的他发现设备起火,毫不犹豫冲了过去,身先士卒解决了超径石卡碎石机突发事故,成功为项目挽回十几余万损失。别人问他:“你当时不怕出事吗?”他并没有想太多:“作为公司的一名职工,出了问题,我就有责任把他处理掉!”

正是这样敢于挑战自我的他,在转业工作一年后主动请缨上高原,参与建设祖国边疆,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强大的身体素质克服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出色的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

在工作和生活中坚守初心,坚决执行上级命令,姚运华不怕苦、不畏难、不推诿,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做好手上每一份工作。践行军人作风,克己奉公,做人、做事始终保有舍己为人、团结作战的大局意识,务实工作,为企业、为国家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

崔维华的办公室在中铁十四局兖州国际陆港物流园项目的四楼,可平日里他都是到五楼的一个大会议室里工作。问其原因,崔维华笑着说这是他多年养成的的一个习惯,荒郊野岭待惯了便喜欢上了安静,不仅思路更清晰,而且学习效果更是事半功倍。

2011年在广西修建南钦铁路时,崔维华考上北京工业大学的硕士。2016年,崔维华在修建海南西环铁路项目时,又考取了中科院的博士。十几年的奔波生涯,让学习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变了一个铁打不变的习惯。

十几年的奔波中,崔维华还进修了两门心理学课程,考取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经常跟项目上新来的小伙子们上上课。崔维华说:“我给这些孩子们讲我自己的故事。你们已经很幸福了,现在的工程都是改善型工程,延伸性工程,和当时我们开山修路、跨海搭桥的时代已经不一样了。但越是进入新时代,越是不能丢掉不断学习的好习惯,与未来同步,才能不被落下,变成企业栋梁。”

扎根施工一线,专注地铁施工技术,工作17年以来,梁西军从一名地铁施工的“门外汉”成长为技术“领军者”。

刚参加地铁施工时,梁西军白天跑现场,晚上翻教材、看图纸、查规范,不懂之处就请教领导、同事以及现场的工人师傅。《盾构施工技术》一书,翻阅了无数遍。由于没有在盾构队工作的经历,晚上挤时间下盾构隧道跟班学习,从盾构场地布置、下井组装始发、掘进出土、管片安装、同步注浆、二次注浆到盾构接收、拆解吊出……整整4个月,把一条隧道的盾构施工完整地跟了下来。

2014年,梁西军担任西安地铁四号线11标项目负责人,第一次独立负责项目。615个日日夜夜,梁西军和他的团队一起克服了身体上的极度疲劳、精神上的高度紧张和思想上的超常压力;把“不可能”变成了“一定行”。2018年2月5日上午10点58分,火车站暗挖隧道双线终于贯通。

本文关键词:企业花絮 标签:央企 优秀人物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港口网”“www.chinaport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港口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