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港口网 > 企业花絮 > 开往春天的“乡村振兴”号列车出发了

开往春天的“乡村振兴”号列车出发了

来源: 企界 发布时间:2022-03-02 8:00:00 PM 分享至:

随着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入新阶段,国资央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阳春三月,在这美好的时节里,“乡村振兴”号列车出发了。

第一站:上海

助推花卉园艺产业 中交集团串联“历史与未来”

上海崇明有一个名为东平小镇,作为花博会的配套设施,承载会务、餐饮、住宿等多个功能。中交三航局以花博会召开为契机,以生态岛建设为根本,将其打造成现代化花卉园艺产业园。

“这里曾是上海著名的农场,繁华一时。如今这个小镇成了人们参观‘打卡’必选之地。”三航局第十届中国花博会项目经理许光亮激动地说。

两年前,中交三航局建设团队来到上海崇明东风农场老场部,对荒废已久的农场实施改造,使其变身为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振兴。

项目共涉及农场餐厅、大师工作坊、水上会议中心、蜂巢酒店等多个分项工程的勘察、设计、改造,点多面广难度大,项目团队始终坚定一个信念,这一仗一定要干得漂亮!

▲ 小镇的设计分“历史轴”和“未来轴”两部分。其中,“历史轴”以保留原样的农场建筑为主,“未来轴”则以一组现代感十足的建筑体进行串联,体现与“历史轴”纵横交错感。

经过项目团队的不懈努力,最终联通了小镇的历史和未来,把文化传播、乡村振兴与生态岛建设相结合,打造出串联“历史与未来”的特色小镇。

中交三航局花博会项目

第二站:广东

在侨乡里种太阳 中国能建增添绿色新动能

阳光从莽苍苍的青山尖上转过来,敲碎了冷脆的空气,唤醒了早起的白鹭,一路铺到浩渺的滩涂上,一半是沉静的海水,一半是悦动的电流,海宴镇新的一天被点亮了。

2021年底,由中国能建广东院承建的广东台山海宴镇500兆瓦渔业光伏发电项目首期工程成功并网,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单体连片规模最大的渔光互补一体化项目,项目对浅海滩涂空间进行复合利用,“上可发电,下可养殖”,为大湾区平添绿色发展新动能。

“渔光互补”,就是将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有机结合,在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利用太阳能发电,下方水域发展特色养殖,使水域空间得到全方位立体利用。

海宴镇位于广东台山西南部的青山环抱中,拥有45公里长的海岸线,年平均日照时数高达2006小时。当海宴镇政府探索着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农村增绿的产业方向时,中国能建广东院怀揣着渔业光伏的投资方案而来,又一出珠联璧合,为这个传统的渔业重镇发展带来了央企和国企的智慧和担当。

在项目500兆瓦全容量并网后,每年可提供零碳清洁电能5.43亿度,满足11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3.4万吨。“海宴样本”的背后是建设者们矢志探索绿色发展的初心。

第三站:甘肃

村前屋后办实事 中国建筑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

作为乡村振兴建设的先锋军,中国建筑全力支持帮扶地区,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在甘肃省康乐县,中国建筑全力帮助解决帮扶地区受疫情影响农特产品滞销、群众就业务工受阻等迫切问题:组织35家子企业开展消费帮扶集中采购活动,采购帮销康乐香菇、卓尼藜麦、康县核桃、长汀河田鸡等农产品7200余万元;组织6家子企业招录和劳务输转甘肃三县群众2494人。

在卓尼县,中国建筑投入370余万元为康县11所中小学改造供暖设施;投入300万元建设卓尼县人民医院门诊楼与医技楼连廊及附属设施;投入420万元捐建卓尼县“尼江”两村光伏发电项目,为群众提供清洁高效能源;投入600余万元捐建了康县迷坝乡河堤、李坝村水毁桥、燕子河朱家沟桥梁等灾后水毁重建项目。

▲ 卓尼县人民医院

▲ 卓尼县“尼江”两村光伏发电项目

在康县,中国建筑投入370余万元为康县11所中小学改造供暖设施;投入300万元建设卓尼县人民医院门诊楼与医技楼连廊及附属设施;投入420万元捐建卓尼县“尼江”两村光伏发电项目,为群众提供清洁高效能源;投入600余万元捐建了康县迷坝乡河堤、李坝村水毁桥、燕子河朱家沟桥梁等灾后水毁重建项目。

各中央企业践行初心使命,用心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在促进实现乡村振兴大局中贡献更多力量。

图文来源:人民资讯、中国交建、中国能建、中国建筑

本文关键词:企业花絮 标签:央企 乡村振兴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港口网”“www.chinaport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港口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