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港口网 > 港航动态 > 卸任振华重工总裁十年,86岁的管彤贤依旧每天早晨6点半就到办公室

卸任振华重工总裁十年,86岁的管彤贤依旧每天早晨6点半就到办公室

来源: 上海新闻广播 发布时间:2019-07-31 5:04:52 PM 分享至:

上海的企业家数不清

谁是其中的“模子”?

就像马云、任正非们那样

让人一听名字就能竖起大拇指

往前推十多年  面对这个问题

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是这个名字

管彤贤

就是59岁下海创业

一手打造振华港机(现振华重工)

的那位传奇人物

老管卸任振华重工的总裁,一晃十年了!

传奇慢慢地变为传说。很多人恐怕已经淡忘了“管彤贤”这个名字。

然而在上个月,振华重工一份内部邮件的截图在网上传开,一下子就火了!发邮件的日期是6月12日,发件人正是管彤贤。邮件中,管彤贤提出抱桩机齿条工艺的4个修改要点,并写道“若有新意见希即告,并希派人去监造”。

人们这才知道,今年已经86岁的管彤贤,这十年其实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振华。

上周,一个闷热的下午,话匣君造访振华重工总部21楼。

相隔十年,再访管彤贤。

我现在就是一个工程师!

走进管彤贤的办公室,老管从电脑面前站起。一旁的桌上,咖啡和冰可乐已经准备好了,后者是老管的最爱。

岁月不容情,老管真是老了,满头白发,脸上刻满深深的皱纹。

“我每天都在,但公司里很多人不知道。”一开口,还是那口熟悉的京腔。管彤贤说,他每天早上一般6点半就到了,晚上6点之后才走。中午不吃饭,“一来为了减肥,二来去食堂的话,一路上大家都会和我打招呼,我眼神不好,反应不过来容易得罪人……”

企业的事情不管了。老管把精力放在了带学生和技术攻关上。退休之后,他和同济大学成立了产学研结合的工作室,他的办公室里,经常坐满了人。有他带的研究生。也有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教授,大家喝着冰可乐,一起讨论问题。

“时间过得最快了!”管彤贤说他想留下一些创新的项目,给未来的人看。比如那份邮件里说到的抱桩机,就是用在海上自升式风电施工平台上的。“这个项目,创新突破的地方非常多……”说到技术问题,老管宽宽的眉毛扬起来,眼睛里一下子充满神采。

59岁临近花甲之年创办振华,管彤贤的不知疲倦是有名的,堪称“永动机”。即便是出国,一到宾馆马上开会,工作完成马上回国。他甚至抱怨双休日“太浪费”,一周工作六天才是“美好时代”。70多岁时,老管还经常爬上几十米的起重机。如今,生产基地去的少了,但那顶安全帽,始终就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

老管一点都没变。要说区别,就在于以前他是总裁,“我现在就是一个工程师!”

“退休”这个词在他的字典里,不存在的!

退了之后才总结出来 振华的成功靠这三点!

说是采访,闲聊可能更合适。

天南海北、古今中外、艺术体育……但说来说去,话题总会被绕回振华。

老管说,振华的成功靠三点,这是他退下来后梳理出来的。对于其他企业的兴衰,一样适用。

首先是市场,市场是直接决定企业命运的。市场推动企业改革,让企业招揽各方人才,使大家发家致富。企业创造不了市场,市场却能成就企业。

振华的成功,关键就在于找对了市场。“那个时候,上海港一年集装箱吞吐量才40万箱,现在是4000多万箱子,增长了100倍!”管彤贤说,集装箱就是全球化贸易的产物,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但早先,没有多少人看清这一点。

1992年振华创立的时候,骨干是从上海港机厂出来的几个人。当时上海港机厂的领导说,咱们分分工吧,就把看得见的项目全拿走了,把集装箱机械留给了振华。一来,国内需求小,二来都从外国进口,谁会买国内造的?没想到,振华就这样做上去了。

第二是企业要有朝气,有志气!“振华就是敢为天下先,我们最喜欢的就是跟外国人比赛!”管彤贤说 ,振华能在港机市场占据全球80%的份额,不靠这股劲儿是做不到的。

首先要有家国情怀。“取名振华就是要振兴中华。”管彤贤说,振华初创的时候,国内港口的集装箱机械买的都是国外产品,还是二手货。“你没见过外国人那种傲慢,根本瞧不起我们。”正是这种轻视,激起了管彤贤和同事们的斗志。

其次要有感情的投入。在管彤贤看来,现在有的企业动不动就拿百万、千万的高薪招揽人才,甚至足球也一样,有了“归化球员”。但拿钱往里砸,绝不该是全部。

他始终坚持,激励人才不只是钱的问题,最主要的得让他们热爱这个事业。比如,国外有科学家深入丛林,跟大猩猩一待就是几十年。知识分子做研究,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就可以了。“真正的读书人没有发财的,都是穷人。”

第三点是创新,不间断不停顿地创新。“我在振华的时候,创新永远是开绿灯,不管付出多大代价。”比如,2007年振华就斥巨资在长兴岛上建设了自动化码头的示范区,验证并演示了一系列新技术。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自动化码头在管彤贤看来,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创新就是要不断打造独门武器。可以是产品,是技术,也可以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彤贤就认为,拥有全球最大的一支港机整机运输船队是振华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关键所在,因为交货时间保证了,港口的运行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创新最关键的,是要有领军者。管彤贤笑着说“领军者的脑袋是特殊材料!”

撼山易,撼振华难!

2008年12月,振华旗下的港机运输船“振华4号”途径亚丁湾海域时,遭遇两艘海盗船袭击,船长彭维源带领船员,冒着横飞的子弹,靠着拿啤酒瓶砸,将海盗逼退。

这次抗争改变了历史。亚丁湾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至今不断。

“振华4号”凯旋靠泊长兴岛,振华拿出30万美元重奖船员,管彤贤题词“撼山易,撼振华难!”

话匣君采访的企业颇多,彼时的振华,恰如老管所书所愿,有着一股独特的气质。

在振华工作绝不轻松,但振华的员工努力抽出时间,学业务学英语。因为只要通过内部考试,就能获得不菲的津贴。

对待冒尖的员工,老管特别大方。除了高薪重奖,员工买房买车、大病就医,子女留学都可以从公司无息贷款。老管的理念是,员工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我们是上市公司,钱不能随便发,因此就用贷款的方式。其实,20年后,钱都不值钱了。”老管卸任总裁前,振华给每位骨干人员加薪10%,连加3年。

与此同时,老管对于员工的品德修养极其看重。惩治贪腐,自不必说。振华创立之初,管彤贤就立下“五不准”条例:不准吸烟、不准搞第二职业、不准酗酒、不准赌博、不准搞第三者,一直坚持了下来。

老管坦言,这“五不准”,私底下不可能杜绝。但明面上,只要被他知道了,就不是受处分或是失去提拔机会的问题了,“找个理由就开除了!”

谈产业变革  话上海制造

采访间,老管不止一次说,自己已经脱离社会生活很久了。

但显然,他对于产业界现在关心并焦虑的问题,都有自己深入的思考。

说到人工智能、大数据所牵引的产业变革,机械背景的管彤贤十分关注。在他看来,眼下“硬实力”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总体来说是有限的,因为基础学科说到底是材料,短期内很难取得突破。“新材料也有,但太昂贵,在民用领域普及不可能。”

他说,相对于“硬实力”头上的天花板,“软实力”的想象空间就要大得多。通过新的系统连接方式和软件,运行效率可以大大提升。“人类下围棋已经是阿法狗的手下败将,机器是可以远远超出人的体质的。”

这两年,上海全力以赴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但另一方面,上海的制造业的发展正承受着压力,遭遇着阵痛。

作为制造业的老兵,管彤贤认为破题的关键,在于更好地激发出企业自身的活力,尤其是国企。在他看来,振华以前之所以发展得好,因为“北京够不着我们,上海对我们又很客气,所以我们想好的事情,自己立马就能干!”

他记得有好几次,上午公司开会定好的事儿,下午分管的副总就飞到客户或者供应商那里,现场落实了。

“现在不好的一种现象是,上面不拿主意,底下不干活。但很多时候光靠上面拿主意,底下是干不好活儿的。”老管顿了顿,提高嗓门说:

“你让他们自己都能拿主意出来,那就厉害了!”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

时间飞快  意犹未尽

走出老管的办公室

话匣君突然感觉奔四的自己

还是个毛头小子

有很多梦可以去追

不负光阴不负己

定下目标向前冲

又何有早晚之说?

本文关键词:振华重工 标签:振华重工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港口网”“www.chinaport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港口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