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港口网 > 科技创新 > 港作拖轮“牵手”油电混合 “青港拖1”缘何成为行业“范本”?

港作拖轮“牵手”油电混合 “青港拖1”缘何成为行业“范本”?

来源: 中国水运网 发布时间:2023-03-30 10:00:00 AM 分享至:

 

全媒记者 杨柳

2022年12月30日,全国首艘油电混合智能拖轮——“青港拖1”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启用。该船在纯电力模式下可实现零油耗、零排放,创造了拖轮绿色作业的新模式,是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征程中,港口行业响应国家号召、落实政府政策的一次有益探索。

投入使用后,“青港拖1”轮是否实用?预期目标是否达到?效能几何?在“青港拖1”轮投入使用三个月之际,记者带着这些行业内重点关注的问题,来到山东港口青岛港,解密“青港拖1”轮背后的故事。

提供油电混合动力配置样板

近年来,在全球减碳背景下,航运业绿色发展路径逐渐指向新能源船舶,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的发展已成趋势,电池动力船成为船舶动力行业的焦点之一。

在“青港拖1”轮之前,业内已有纯电拖轮、用柴油机发电做动力的拖轮。考虑到柴油发电依旧是用油,纯电拖轮续航能力满足不了生产要求,设计之初,青岛港就将“青港拖1”轮动力模式锁定为油电混合,并采用传统柴油机推进和电力推进两套系统。任一推进装置出现故障时,可立即转换为另一种推进模式,大大增加了拖轮运行的可靠性。

“这种动力配置方案,为港作拖轮的建造和使用提供了行业样板。”“青港拖1”轮研发负责人之一,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公司船舶机务部副经理孙腾蛟说。

由于油电混合智能拖轮是新规范下的新船型,在“青港拖1”轮研发过程中,没有经验可借鉴,所有的设计方案和实施过程都是靠自主研发。为保障拖轮在电推模式下,航速能达到9节以上,青岛港经过几条船的轴功率测试,最终推翻了原来的设计方案,将电推电机的功率由单台450kw,修正为单台600kw。

“这为日后整体方案的成功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孙腾蛟说。

经过18个月研发与建造,“青港拖1”轮顺利完成建造,“落地”所有设计功能,被中国船级社授予6个附加标志,其中“混合动力Hybrid”和“智能航行(N)”附加标志是国内全回转拖轮首次取得。值得一提的是,青岛港在船后期关键建造环节上,要求设备称重,符合要求后再装船的举措使得“青港拖1”轮比同类型、同功率船舶跑得更快,成为山东港口以科技实力强化智慧港口建设提升发展“加速度”的又一重要成果和鲜活案例。

电推模式使用占比高达81%

“你有好消息,请注意查收!”2月8日一大早,青岛港“拖轮智能调度系统”就给“青港拖1”轮派发了作业任务。

“今天也是我们第一个被‘派单’。”说这话的“青港拖1”轮船长李瑞峰,话语有藏不住的自豪。

“青港拖1”轮是一艘绿色低碳的拖轮,纯电力模式下,可实现零油耗、零排放,解决了传统柴油机拖轮燃油成本高、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预计每年节油35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余吨,实现了港作拖轮低成本、低污染、低噪音、安全可靠运营。

按设计,“青港拖1”轮是用电推航行,用油推作业。青岛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空载200米以内的小船也可以用电推模式来完成作业。

“前几天在执行一条180米船顶推作业时,我们就没有切换柴油机推进模式,使用纯电力推动圆满完成任务。”李瑞峰举例说。

由于燃料清洁无污染,船舶运营成本低、能耗小,自投入使用以来,“青港拖1”轮成为生产调度中心派发任务的优先对象。

“距离远、操作复杂的顶推任务,我们是‘第一’且最优的派发对象。”李瑞峰介绍,虽然设计上“青港拖1”轮最大续航力是4.5小时,但他们曾用电推模式连续作业了8小时,最后1小时才换成油推模式。“就这一趟,就能节约几百公斤燃油。”

油电混合船舶是否真能达到预期目标,电模式的使用率是一项重要衡量指标。“青港拖1”轮自投产以来,81%工况使用电推,19%工况使用柴油机。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每月能耗净减少9万元以上,减少推进柴油机的设备维护费用3万余元,预测每年可节省成本150万元左右。“青港拖1”轮电推模式的使用频率与使用效果远超预期,让行业实在地感受到混电拖轮良好的前景,喜人的成效。

智能管理一键生成最佳航线

各种操纵按钮、显示器、先进助航设备、智能辅助系统……走近“青港拖1”轮驾驶台,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

“青港拖1”轮是一艘高智能化的拖轮。全船使用自主开发的港作拖轮智能化系统,提供4216个数据点的辅助决策逻辑及解决方案,使船舶的“智能化”管理成为现实。

“‘青港拖1’轮是如何体现智能的?”面对记者的疑问,孙腾蛟以航线规划为例,介绍“青港拖1”轮的智慧之处。

“以前从A到B,航线、出发时间都是凭经验,航行时还可能要绕路、避让施工船,现在这些都不用操心了!”孙腾蛟介绍,在输入目的地后,“青港拖1”轮会检测港区现况,根据港区现况、港内船舶作业计划,规划出最佳航线,并计算出最经济航速,让拖轮与大船先后到达。

“这就类似于我们在导航中输入与朋友见面的地点后,导航能测算对方到达的时间,并预测堵车路段,进而避让堵车段,规划出最佳路线,并根据对方到达时间算出最经济速度。”孙腾蛟解释道。

此外,“青港拖1”轮全船设有6套人工智能建模系统,搭载6项国内首创人工智能系统,多项前沿技术首次在船舶上应用,实现设备远程监控报警和智能辅助决策,满足船舶全天候作业需求,引领拖轮智能化发展方向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助推港口转型升级。

智慧赋能高质量发展,绿色创新引领行业前行。“青港拖1”轮为航运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为世界拖轮智慧绿色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各地来参观学习的单位络绎不绝。孙腾蛟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借鉴“青港拖1”轮的经验,结合运行数据,深入研究探索拖轮行业的智慧、绿色前进方向,实现拖轮作业全流程低碳化、无人化,打造更多示范性、引领性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样板。



图片源于:pixabay.com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本文关键词:港作拖轮,油电混合 标签:港作拖轮,油电混合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港口网”“www.chinaport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港口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