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港口网 > 企业花絮 > 王中美: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

王中美: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

来源: 中铁工业 发布时间:2023-06-29 10:00:00 AM 分享至:

央企·人物


二十二载坚守一线焊接岗位,二十二载砥砺初心担当使命,中铁九桥的电焊工匠技师王中美,在10万余米焊缝中践行着铮铮誓言,在60余座国内外大桥的技术攻坚中彰显着拳拳匠心,在一代又一代的传帮带中传递着殷殷初心。



传承

女承父业


“江水浩浩,望不到边,江面很宽、很宽,父亲很忙、很忙。那时,我多么希望大桥能早日建成,这样参与大桥建设的父亲就能多回几次家了!”小时候,王中美家住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父亲在九江工作,仅一江之隔,却因为没有桥的连接,而相隔甚远,站在江边守望父亲的方向,占满了王中美儿时对父亲的记忆。


转眼到了1993年1月16日,历时20年,九江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王中美清晰地记得,通车当天,天还没亮,作为建设九江长江大桥第一代电焊工的父亲一改往日灰头土脸的模样,整“装”待发,早早就开始催促母亲和她一起去参加大桥的通车典礼。站在大桥上,父亲兴奋不已,自豪感溢于言表。“今后,我们国家还会建造更多更大、跨江跨海的桥梁。”伴着父亲的铮铮誓言,王中美仿佛从父亲眼中看到了光在流淌。



王中美和她的父亲


坚守

初心不改


20岁时,王中美接过了父亲手中的焊枪,当她站在焊花的背后,体会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感受。狭窄的作业空间、闷热的焊接环境、僵立的持枪姿势、弧光和焊花的伤害,让一切都变得不那么美好。异常艰苦的工作环境,使得与王中美同期进厂干电焊的7位女工先后转行,唯独她坚持了下来。


赶工期时,为了避开高温天气,王中美和工友们常常是用启动焊枪迎接曙光,用四射的焊花点亮星光,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在温度超过50℃的密闭钢箱梁里连续作业,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就这样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中,王中美焊接的产品一次性探伤率可达到99%,成了名副其实的“免检王”。


2004年,王中美被选中参与港深西部通道后海湾大桥钢箱梁的施焊作业,经过严格英国标准和香港规范的双重考验,善于积累和总结经验的她在项目结束时满载而归,焊接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接二连三,王中美先后圆满完成了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铜陵长江大桥、沪苏通长江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以及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等60多座世界一流桥梁的钢结构焊接试验和生产制造任务。


王中美和工友们讨论焊接技术


超越

天衣无缝


2011年,中国桥梁界首支“女子电焊突击队”在中铁九桥诞生。十几年来,这支以王中美为“领头羊”的队伍,出现在一座座国内外桥梁建设中,累计完成60余万米焊缝任务,成为了中铁九桥最能啃硬骨头的“尖刀连”。这支女子电焊突击队也是战功赫赫,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等称号。


如今,王中美已经是中国中铁电焊工匠技师,可她却依然沉浸在攻克新材质、新工艺、新工法的世界里乐此不疲。依托“王中美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优化参数、改进工序、创新工艺,取得了新型钢种焊接、重型钢梁焊接、特殊工位焊接等19项创新成果,多项工艺填补国内空白。由她参建的重点工程相继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鲁班奖以及12项“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等众多大奖,“王中美劳模创新工作室”相继获得“江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中国中铁劳模创新工作室”“中国中铁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中美不仅以一流的技艺做出一流的工程,还带出一流的团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中美始终牢记党的嘱托,做表率、争先锋,在平凡的岗位中成就不平凡的事业,更在传帮带中发挥引领作用,为企业乃至国家培育专业的技工人才,其培养的徒弟刘青也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西省劳动模范”“赣鄱工匠”等称号。


王中美学习小组组织学习

 
本文关键词:王中美 追逐光 标签:王中美 追逐光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港口网”“www.chinaport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港口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