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港口网 > 科技创新 > 绿色引领 数智赋能

绿色引领 数智赋能

来源: 中国水运报 发布时间:2023-12-21 12:00:00 AM 分享至:

福州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上线智慧港口可视化管理平台;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单台桥吊昼夜装卸集装箱量达到1223TEU,再次刷新纪录;连云港港自主设计建造的5400HP、全球马力最大纯电拖“云港电拖二号”投用……

“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是国内港口发展的一致目标,在这一进程中,智慧和绿色成为港口提质升级的核心词。2023年,我国港口聚焦智慧创新、数字转型,加快打造智慧港口;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深化建设低碳港区低碳港口,取得显著成效。

数字赋能 港口更“聪明”

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记者看到,36台远控桥吊和110台远控自动化轮胎式龙门吊矗立在码头,气势昂扬,这是全球最大规模远控自动化设备集群,能够支撑“千万箱级”码头作业能力。

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五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上,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宣布,旗下全球唯一单体超千万混线作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示范项目上线投用。

港口的智能化程度已成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各大港口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积极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实现智能化发展。

在福州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智慧港口可视化管理平台将真实场景中各项设备、船舶、堆场等要素的实时画面1:1映射到系统中,让福州江阴港成为福建省首个启用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口岸。

日前,随着3台自动化岸桥完成最后调试,天津港欧亚国际公司第二批岸桥自动化改造完毕。此次改造,天津港首次应用华为公司F5G光通讯技术,改造后,自动化岸桥远程操控设备时延将降到毫秒级,不仅能提供远程操控,也能承载数据管理与传输等重要工作。

除了不断推进码头的智慧化建设外,山东港口、广州港、连云港港等多个港口还积极布局智慧平台建设,整合各港口物流参与方的信息资源,通过各环节业务数据的联通,打造“智能化”“无纸化”“一站式”全流程的港口物流服务链。

9月,广州港集团自主研发的港口操作系统GZTOS在佛山高荷港码头上线,这也是该操作系统在广东港口应用的第8站。同月,山东港口“云港通2.0”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围绕智能追踪、关港通、港易查、港易办、船东宝、货主管家、港口金融、口岸生态、云港智链九大产品体系,配合AI智能客服,实现“9+1”功能全面升级。

11月,连云港E港通平台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连云港港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是面向海关、铁路、货代、场站、车队的口岸公共管理平台,全面提升连云港口岸通关和班列运输的可视化、智能化水平。

除了沿海港口,内河港口也在加快智慧化建设步伐。

6月,湖北省首个“散货线+集装箱进提箱业务”全流程智能化码头——湖北港口荆州港务集团松滋车阳河智慧港口项目正式投产;阳逻港完成A105号岸桥远程控制系统改造,该港口前期已有远控龙门吊和无人集卡投入运营,远控岸桥的投用,标志着阳逻港迈进无人化新时代。

10月,果园港集装箱码头采用5G专网替换以前远控长桥光缆,在港口作业中全方位运用5G专网远程控制操作并展开了连续性测试、运行,实现迭代升级、提质增效。

逐“绿”前行 港口更低碳

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等新一代数字技术,除了让港口更“聪明”,也为港口绿色转型升级赋能。

“大量的自动化设备投用,使得港口作业效率大幅提升,其中岸桥提升5%,单船作业提升10%,综合能源单耗降低9%。”在2023智慧港口大会上,辽宁港口集团大连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晓光介绍。

今年8月,北部湾港首个铁路智慧调度中心在防城港码头投入使用。记者在调度中心看到,电子大屏上共享集成了众多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工作人员对每趟车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运行区间等信息一目了然。“疏运智慧化,车辆等待时间减少,效率得到提升,还能节能减排。”北部湾港有关负责人说。

随着交通运输部提出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进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用能体系等要求,绿色低碳已成为行业发展新风向。各港口也积极行动,成绩斐然。

在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方面——广州港积极打造多式联运物流枢纽,构建绿色低碳综合物流体系,今年1—10月,广州港“散改集”作业量同比增长32.7%;上海港建成水公铁集疏运中心,年作业能力有望超过200万TEU;9月,四川宜宾港铁路集疏运中心专用铁路正式开通,标志着宜宾港打通了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

在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方面——11月,船舶水污染物处置“船—港—城”一体化模式在常熟成功构建,常熟港建成25条直通市政管网的智能船舶生活污水固定接收管线,实现船舶生活污水直通城市公共处置网络,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最后一公里”被打通。

在利用清洁能源方面——今年3月,南京港龙集公司2.3万平方米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顺利并网运行,年发电量达330.13万千瓦时,每年节约标准煤100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46吨,减少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1.23吨;5月,“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示范工程光伏分项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完成建设,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016吨;11月23日,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船舶岸电系统正式通电投运,为引航船输送清洁电能。

此外,港口还通过工艺与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构建起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循环工业链。在北海鱼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更多的钢渣、污泥等工业固废代替从矿山开采的石灰石,作为企业生产原料,形成“固废—建材制品—环保产品”产业链。

谋篇布局 探索不停歇

我国港口在智慧绿色发展路上的探索不曾止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

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工程目前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底投入试运行,该港区拥有完全基于自主研发的智能营运管控系统,并配备新一代低碳智能港口装备,集成应用5G、AI、大数据等技术。

在“2023智慧港口大会”上,“津港人数字形象”——“天天”惊艳亮相。“‘天天’是港口大模型——PortGPT,是全球首个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港口业务深度融合的成果,由天津港集团与浙江海港集团、华为、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单位联合研发。”天津港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港口大模型已在港口生产、物流服务、客户管理、客户服务等应用场景开展测试。

11月,北部湾港智慧港口联合创新中心成立,致力于以智慧港口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进港口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打造绿色生态港口。

虽然近年来我国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为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企业,都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出台相关政策、规划。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建设和改造一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干散货码头,全面提升港口主要作业单证电子化率。交通运输部还公布了第一批14个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提出依托已建港口码头,坚持专业升级、集约增效、智慧赋能、绿色提质,在码头功能改造和能力提升、港口智慧化改造、绿色低碳改造等方面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场景,力争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据悉,试点项目将于2025年12月底前完成验收。

11月,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发布《江苏省智慧港口建设技术指南》;厦门出台《厦门市港航领域“绿动厦门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厦门市实现航运阶段性“碳达峰”及船舶水污染物近“零排放”。

山东港口发布《绿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规划》,将推动打造“中国氢港”“数字能源港”“风光储”一体化零碳港等特色发展板块,建设大气环境智慧管控平台,全力推进“国内表率、国际领先”绿色低碳港口建设;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发布实施《碳达峰专项行动方案(2021—2030年)》,编制《碳达峰发展规划》。

谋篇布局,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发展。努力建设“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世界先进”的世界一流港口,中国港口正快步前行。


本文关键词:智慧港口 标签:智慧港口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港口网”“www.chinaport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港口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