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海太长江隧道清洁能源供电工程风电并网,标志着全国首条“全生命周期”零碳隧道取得实质性建设进展。
海太长江隧道北接南通海门,南连苏州太仓、常熟。“零碳隧道”指在隧道“建、管、养、运、服”全生命周期内,在建设期间,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极大限度减少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在运营期,通过清洁能源、污染处置等方式,实现碳中和,并通过碳抵消、碳补偿等手段,实现隧道全生命周期近零碳排放目标。
海太长江隧道创新采用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供电系统。其中,作为主力电源,风电项目位于海门区江心沙农场内,装机容量9兆瓦,安装2台单机容量为4.5兆瓦、叶轮直径191米的风力发电机组,所发电能优先提供隧道建设期和运营期用电,余电并入江苏电网。目前,风电工程已先行建设完成。此外,后期建设的光伏项目所发电能将优先给服务区等使用;储能主要配合风电使用。
整个风光储项目预计年发电量约为2400万千瓦时,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节约标煤92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约720吨,具有明显的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