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港口网 > 港航动态 > 林郑月娥不同意的这件事,会让船企赴港融资更难吗?

林郑月娥不同意的这件事,会让船企赴港融资更难吗?

来源: 中国船舶报 发布时间:2019-09-22 6:00:00 AM 分享至:

香港与伦敦、纽约比肩为全球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凭借国际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香港成为了我国打破船舶出口僵局的“突破口”,并逐渐发展为我国造船业、航运业对外交流与发展的桥梁,在金融和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持续数月的香港风波,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也让坊间出现了对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质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否将受影响?我国相关船企赴港融资阻力是否增大?未来的出路指向何方?本期《船报》将带您了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困境。

——编者 

9月6日,惠誉将香港的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A”。

2019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香港——“修例”法案引发了香港长达3个月的社会动荡。9月6日,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将香港的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A”,且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转为“负面”,这对于长期享有高度好评的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对此,身在广西南宁出席活动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当日便明确表示不同意该机构的下调决定。

9月6日,林郑月娥在南宁会见媒体。图源:特区政府新闻公报

因市场对经济衰退忧虑的加深及香港反“修例”风波的持续发酵,港股曾一度大跌,香港市场出现负面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东方之珠”的经济韧性是否仍足以支撑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应如何重塑国际金融市场信心?或许这一切,只能等待时间的答案。

“走出去”的窗口

20世纪80年代,在亚洲涌现了一批经济快速发展型地区或城市,他们依靠核心技术、人口优势,占据天时地利,最终在20世纪末期脱颖而出,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被誉为“亚洲四小龙”。这其中,就包括香港。

在这一时期,受石油危机影响,国际航运业正处于一派萧条中。1978年,全球造船产量下降至10年来最低,欧美、日本等造船业订单下滑,遭遇重创。中国内地的船舶工业情况则更加糟糕。而那时的香港拥有船队规模6000万吨,占全球的1/10;船东约200家,多是华人。为了贯彻邓小平同志“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的重要指示,当时主管船舶的第六机械工业部就将目标瞄准了香港。经过一系列的沟通协调,六机部与香港船东包玉刚、包玉星兄弟签署了系列出口船合同,中国造船业真正打破了船舶出口的僵局。

第六机械工业部部长柴树藩(右)与包玉刚签署“世沪”号交船协议。

当时,在香港成立的华联船舶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优势,先后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及信息网络,较好地发挥了窗口和桥梁纽带作用。此后,华联船舶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从单一的船舶及相关设备贸易代理发展到以船舶及相关业务贸易为核心,涵盖融资服务、物业管理和产业投资等多元业务格局,成为当时中国船舶出口和船舶机电设备进口的重要渠道之一,为我国船舶工业打进国际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成为我国船舶出口“突破口”的同时,香港也开始成为我国造船业、航运业对外交流与发展的桥梁。作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数不多身处境外的企业,香港招商局先后为天津新港船厂、沪东船厂等船厂与日本船企进行人员和技术交流牵线搭桥。198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成立。随后的10年中,招商局收购在香港上市的友联银行,成为第一家利用股票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中资企业,也成为第一家拥有银行的非金融性企业;发起创立招商银行,后者成为新中国第一家由企业投资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驻港大型央企集团,招商局被列为香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既利用香港的区位优势,获得了国际级的服务,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香港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从改革开放到香港回归前,香港制造业整体迁移至珠三角地区,利用当地充裕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发展生产,与此同时,将贸易及融资功能保留在香港,逐渐建立起国际金融、贸易及航运中心。在这一时期,香港航运业涌现出数万家本地贸易商,协助珠三角港商转口货物,于是香港又确立了内地主要转口港地位。为转口贸易提供金融服务,成为香港银行业的主要业务之一。

1992年,在著名的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中国进一步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此时,内地开始探索大型企业境外上市融资,香港成为当仁不让的第一选择。1993年,6家内地工业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在香港主板市场发行H股股票,开辟了国有企业深层次改革新的探索路径。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第一家“走出去见世面”的造船企业——广船国际。1993年8月6日,广船国际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境外上市的造船企业。到当年年底,广船股价走势良好。整个H股发行,广船实际收入3.1亿港元,为中国造船业加快资本运作提供了蓝本。

1993年8月6日,广船国际股票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之后,依托香港实现境外上市成为境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渠道。截至2018年年底,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达1146家,其中包括H股、红筹股及民营企业,总市值约为20.3万亿港元,占香港市场总值的68%。

渡危机的平台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实行“一国两制”。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李小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一国两制”是“香港金融业过去和未来繁荣发展的基石”;在“一国两制”下,内地可通过香港,把进出的闸口放得很开,但又是有序的,因为它“跑不了、坏不了、乱不了”。

就在香港回归后的第一天,被称为国际“金融大鳄”的乔治·索罗斯发动了一场“嗜血的战争”——亚洲金融风暴。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的货币先后被索罗斯摧毁,港币也受到极大冲击,挤兑风波不断,港股暴跌。危急时刻,中央政府提出“中国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立场,承担稳定亚洲金融环境的历史责任”“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在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下,香港最终抵挡住了索罗斯的多番“进攻”,逐步渡过了这场亚洲金融风暴。但也因为人民币不贬值,包括造船企业在内的众多内地外向型企业利润下滑、经济效益降低,不少企业遭遇了改革开放之后最严重的困难。

十年之后,香港“投桃报李”,成为内地船企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平台。为解决因造船产能过剩导致的“接单”危机,从2012年开始,内地骨干船企开始选择借助香港的融资、贸易、税收等便利,创新商业模式,以融资租赁方式破解接单难、融资难等瓶颈问题。2012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其第一家境外全资子公司中国船舶(香港)航运租赁有限公司,这也是中国船舶工业第一家厂商系租赁企业,该公司今年6月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主板敲锣上市,成为中船集团拓展国内外船舶市场的重要桥梁;2016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也在香港成立中国船舶租赁有限公司,参与第三方租赁融资的竞争。

今年1月和6月,中船集团、中船重工在各自租赁公司的牵头下,分别拿下总计超过100亿元的船舶订单。

凭借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上述两家租赁公司成为两大造船集团构建境内外投融资的主要力量,他们对抵押贷款、设备融资租赁以及配合融资租赁业务的金融产品投融资等业务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今年1月和6月,在两家租赁公司的牵头下,其母公司各自拿下总计超过100亿元的船舶订单。不仅如此,中船集团还借助中船租赁这家境外平台作为发行载体,分别在2013年和2015年发行了8亿美元债和5亿欧元债,开创了中国军工企业境外债券发行先河。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扩大,以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大潮的到来,使得包括船企在内的外向型企业应对汇率风险和跨境融资风险的难度大大提高。为了推动对外贸易人民币结算,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作为全球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其人民币离岸市场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2009年,内地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促进香港国际贸易及金融中心多元化发展,形成转口贸易、离岸贸易、本外币结算融资深度融合,人民币业务蓬勃发展。自香港在2009年7月作为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以来,香港积极扩大业务范围,吸引了更多的参与主体,金融管理部门也制定了多样的配套政策推进离岸市场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发展速度却令人惊叹。截至2018年7月底,香港人民币存款总额达6076亿元,居各离岸市场首位,其中与跨境贸易结算有关的人民币汇款总额为3616亿元,占比达59.5%。同时,香港近年来还提供了有关个人银行、企业银行、人民币资本市场、人民币货币及外汇市场的多元化服务,这一方面源于庞大的资金池与丰富的国际投资者群两方面需求,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其资金供需规模的持续扩大。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资料显示,2018年,香港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结算中心,占全球人民币支付交易约79%。由此,香港成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

有挑战的未来

一直与伦敦、纽约比肩为全球三大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从其地位形成之日起就不缺乏竞争对手。目前来看,香港与伦敦、纽约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又不得不面对来自新兴国际金融中心尤其是新加坡的挑战。尽管在2018年发布的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中,香港排名第三,其金融业GDP占比居全球之首。但通过梳理前几年的数据便能发现,香港的国际金融发展指数也曾被东京、新加坡超越。

图片来自thousandwonders.net Brian H.Y/摄

作为连接中国内地和世界的桥梁之一,香港在金融和贸易方面曾发挥重要作用。在相当长时间内,香港也一直是中国内地经济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的榜样。“长期以来,香港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其为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作了重大贡献。”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亚洲主要融资中心之一,香港的潜力还可以得到进一步释放,但持续动乱很可能会打断这一进程。”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否会受影响?对此,业内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研究人员认为,持续骚乱是在破坏香港的未来,当前不稳定局势的最终受害者将是香港社会自身。“稳定的政局更有利于稳定投资的信心,迟迟不平息的风波影响的更多的是外界对于香港的投资信心。”一位财经类分析人士指出,因为骚乱,不少在港注册的机构或跨国企业将迁址,大多数会选择具有较好声誉的纽约、伦敦、新加坡等,无形之中将削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不过,也有人持不同观点,提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非一日建成,其多年来建立的金融体系具有强大的缓冲和抗震能力。香港经济学家、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去三个月虽然香港出现了问题,但对金融中心地位没有太大的打击,“国际金融中心不是想成立就能成立的,而是几十年积累的优势。纽约和伦敦下班了以后,香港还在交易。这种‘三班倒’才能保证24小时金融系统运作。香港是亚洲最大的美元离岸中心,这个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无论对于内地,还是香港,双方的未来已紧密交织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因此,应相信‘一国两制’下港人治港,对香港金融市场怀抱希望。”业内人士总结说。

本文关键词:船企赴港融资 标签:船企赴港融资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港口网”“www.chinaport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港口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