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港口网 > 港航动态 > 创新、智能、融合,共创海事业发展新格局

创新、智能、融合,共创海事业发展新格局

来源: 中国船舶报 发布时间:2019-12-05 11:24:35 AM 分享至:

12月3日,第20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高级海事论坛主题报告专场举办。来自造船、航运、海工、金融等领域的近400名嘉宾、学者齐聚一堂,就创新与合作助推海事业可持续发展、智能航运技术、海运业新趋势、全球贸易前景及海事产业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步入新时代的中国海事业将与全球海事业共同践行“创新、智能、融合”的发展理念,通过日益广泛和更加深入的交流合作,创造崭新未来。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二级巡视员曹钢,挪威贸易工业渔业部国务秘书盖尔·英格·希佛森,国际航运公会(ICS)主席埃斯本·波尔松,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刚,川崎重工董事长村山滋,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宝晨,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主席、印度船级社常务主席艾伦·夏玛,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咨询理事会主席吉哈德·斯特劳斯,克拉克松研究公司非执行总裁马丁·史托福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报告。本次主题报告专场由2019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组委会联合主席、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邢文华和Informa Markets亚洲执行副总裁麦高德主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二级巡视员曹钢——深化科技创新 提升核心竞争力

举办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是推动世界各国开放合作、共赢共享的一项重要举措,船舶工业是为国防信息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是实现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船舶工业成功建造了首艘超大型智能矿砂船、超大型智能油船、超大型智能集装箱船等,科技成果亮点纷呈,标志着我国海洋强国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开发日益向纵深拓展,深海油气、海底矿产、海洋可再生能源以及深海空间资源已相继成为国际海洋资源开发的热点,以更先进的装备提升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能力是未来船舶工业科技创新的方向。面对海洋发展新需求,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挪威贸易工业渔业部国务秘书盖尔·英格·希佛森——协同、合作,抢抓蓝色机遇

海洋事业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挪威人来说,海洋一直是通向世界的桥梁,也是促进思想、技术和货物交流的桥梁。目前,按价值计算,海洋工业约占挪威出口的70%。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计,2030年全球海洋产业的附加值将比2010年翻一番,这为海事业带来了巨大机遇。与此同时,海洋产业必须迎接严峻的挑战。

为实现这一目标,海洋产业将需要更多跨行业、跨国界的创新和合作。挪威政府在其最新的《海洋战略——蓝色机遇》中承诺支持海洋产业进行更多的研究、创新和新技术研发。目前,挪威政府增加了对海洋事业的科研投入,支持船东应用新技术建造新船型。在海洋事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只有协同、合作才有利于发展。近年来,中国企业与挪威康士伯、DNV GL等均开展了合作,挪威政府愿意与中国等其他重要的海洋经济体合作,助力清洁、蓝色海洋事业发展。

国际航运工会(ICS)主席埃斯本·波尔松——合力实现碳效率更佳的全球航运

航运业是全球性行业,其有效运作有赖于全球监管框架的维护,该框架由国际海事组织(IMO)构建。尽管中国政府是全球法规的坚决支持者,但IMO的权威正受到区域和单方面法规的压力,特别是来自欧盟的威胁。维护IMO权威的关键是“第四次推进器革命”,以及实现IMO为国际航运业制定的宏伟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ICS是全球船东最重要的贸易协会,正与包括中国在内的IMO成员国密切合作制定措施,以帮助航运业实现2030年的碳效率目标。预计IMO将于明年采取这些措施,包括“SEEMP”(船舶效能管理计划)这个将受到船旗国外部审核的行业建议。要实现IMO 2050年将航运业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削减50%的目标,ICS认为应加快研发新的零碳技术,并将其作为IMO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的核心。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刚——创新与合作助推海事业可持续发展

安全、环保、经济是海事业永恒的主题,也是造船人和航运人关注的焦点。对这些问题的不断思考与实践,推动着海事业的创新发展。

绿色化、智能化、深远化是当前全球海事业主要的三个发展趋势。围绕绿色化、智能化、深远化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船舶集团一直积极布局和实践。在绿色环保船舶方面,中国船舶集团一直以涵盖船体、系统、设备的全船多点优化和面向环境保护的新技术应用为牵引,不断提升船型的能效经济性和货物经济性。目前,集团研制的所有船型均能满足最新环保法规要求。同时,中国船舶集团也一直在探索新技术的应用,以引领绿色船舶的发展。在智能船舶方面,中国船舶集团于2017年底完成“大智”号智能船的研制交付,这是全球首艘通过英国劳氏船级社(LR)和中国船级社(CCS)认证的智能船舶,入选“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在深远海装备方面,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全球对深远海资源包括极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程加快,不断开发各种深远海进入、探测、开发的核心技术和高技术装备。其中,渔业养殖、矿产开发和极地利用值得关注。

面向未来,中国船舶集团将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集团,以一流技术为客户提供一流装备和服务。在深远海养殖装备方面,中国船舶集团将充分融合海洋工程技术、养殖技术和智能技术,构建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装备技术能力;通过工程化示范应用,探索经济可行的运营模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中国方案;在深海采矿装备领域,将充分融合海洋工程、矿产开采、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等技术,构建深海矿产开发工程化能力;开展深海工程化试开采,构建深海矿产开发范式和技术标准,为深海矿产资源的商业开发提供解决方案;在极地装备领域,将全面突破极地装备研发建造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重型极地破冰船、破冰液化天然气(LNG)船、极地海工装备等新型装备,进一步丰富极地装备类型,为“冰上丝绸之路”和极地资源开发提供技术与装备服务。

川崎重工董事长村山滋——扩大合作和氢燃料创新

川崎重工在1979年和1980年向中国交付了8艘滚装船。翌年,川崎重工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了在液压操舵装置方面的技术合作。此后,川崎重工与中国的关系不断加强,现在川崎重工已与3家中国合作伙伴合作,即成立并经营了主要生产侧推器的武汉川崎船用机械有限公司,以及两家船企——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和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川崎重工拥有与氢生产、运输/储存和应用高度兼容的各项技术。现在,川崎重工在澳大利亚正利用上述技术进行氢生产的试点项目,并用船将液态氢运到日本存储和利用。川崎神户船厂目前正在建造用于这种运输的试点船。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宝晨——智能技术促进航运业深刻变革

智能航运是传统航运要素与现代通信、信息、传感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现代航运系统与业态,是航运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航运包括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航保、智能服务和智能监管等五大要素。

随着智能航运技术不断发展,航运企业要么成为物流平台运营商,要么成为物流平台运营商的听命者;传统的船舶管理企业在货运领域可能被新的形式取代;航运监管必须采用与智能航运技术相适应的理念、思路、方法和模式。

智能航运技术目前在国内外都处于发展初期。未来15年将是发展和应用智能航运技术的关键期。英国和欧盟都确定了发展智能航运的战略目标,日韩也已为此深耕多年。中国确定了未来30年发展智能航运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也明确了近3年和2025年、2035年和2050年的发展目标。智能航运将导致全球航运业态再造和无人船舶时代的到来。

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主席、印度船级社常务主席艾伦·夏玛——海运业新趋势:数字化和数据驱动

数字革命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有利于包括航运在内的所有行业作出考虑周全的决定,这将深远影响海运业的未来。

数据内容范围广泛,例如船舶主辅机的性能和运行状况、导航数据、天气情况、燃料消耗等,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整个活动链首先是全面测量船舶运行的传感器网络,然后是物联网, 其中包括全球导航系统和船上设备所收集信息的云端数据库。数字化的一个典型示例是航海业已开始涉足的自主舰船概念,但数字系统很容易受到网络攻击。数字化并非终点,而是实现节能、 智能、安全及无污染航运、优化船舶运营和机械性能,并通过海上伤亡分析等方法来减少事故的手段,提升海事业安全的工具。

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咨询理事会主席吉哈德·斯特劳斯——创新发展途径 迈向“绿色船舶”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船舶排放对“绿色船舶”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巴黎协定》以及IMO通过数据收集系统制定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初步战略,但是,IMO的雄心壮志仅靠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措施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包括电力驱动在内的替代燃料的使用是必须的,在开发时要考虑到这些燃料的生命周期(燃料的生产和燃烧)。

当前,EEDI第四阶段要求仍然不足以达到IMO的目标,采用合成燃料是最不理想的,而且很难监测和实施。可再生电力需求巨大,但可再生电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因此,我们应寻求解决办法,尽量减少对初级能源需求的影响。考虑到生命周期的排放、生产所需要的电能以及替代燃料更高的成本,努力通过船舶设计和革新推进系统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是必要的。未来,混合低排放技术,包括电池、液氢和氨是最简单和最有前途的。

克拉克松研究公司非执行总裁马丁·史托夫——造船业需投资数字系统

鉴于“气候紧急状况”和数字技术给海上贸易行业带来的挑战,海上贸易的未来发展方式值得关注。为了使船舶实现低排放乃至零排放,造船业需要大量投资。

此外,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航运和造船业还必须在数字系统上投入大笔资金,以提高运输效率、安全性、可靠性,并为客户提供低成本运输。船企应以汽车行业为榜样,将控制器局域网总线技术(CANbus)协议应用于船上管理及自动化系统。所有这些都要求船企和航运公司进行大量投资。造船业需要足够大的“超级公司”与他们的客户和船舶设备供应商等合作研究、开发和应用这种全新的技术进行船舶生产。要确保这项创新投资获得成功,监管部门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关键词:海事业 标签:海事业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港口网”“www.chinaport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港口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