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港口网 > 港航动态 > 中交集团开创“笑脸模式” 做好“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

中交集团开创“笑脸模式” 做好“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

来源: 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20-06-17 3:30:04 PM 分享至:

 

图为中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文岗

猫在涵洞里躲避随时会降临的炮火,“拎”着心施工避开高山滚石,在海拔四、五千米极度缺氧的高原上修建铁路,在大山底下开凿让一个国家真正实现连通的隧道……或许难以想象,但这正是中交人在海外工程建设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家有123年发展历史的百年老店,中交集团自20世纪50年代开启国际化发展之路,在“走出去”过程中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在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实质性业务,开展“陆海空”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管理运营一体化业务,打造“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装备”“中国岛”等一系列中国名片,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民生、就业等多领域发展,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收获友谊,成为联结世界各国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交集团海外新签合同额已超过2300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量近千亿美元。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交集团已经成为全球领军企业,连续13年位居ENR全球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成为当之无愧的“基建狂魔”。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中交集团,独家对话中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文岗,倾听中交人“走出去”的故事。

“中交集团‘走出去’不仅在海外经营业务,而且要发挥企业优势,培育形成具有中交特色的‘笑脸模式’,融入当地、扎根当地,结成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务实合作,真正实现‘共商、共建、共享’。”文岗在专访的开始便如是表示。

共商:近千个海外项目落地首要原则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中交集团实现公路建设13000多公里,建造桥梁180余座、深水码头132座、机场17座、集装箱桥吊760余台,新建实施和运营铁路超过一万公里。迄今为止,中交集团境外在建项目数量已达近千个,合同金额近万亿元。

据文岗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在每一个海外项目落地的时刻,中交集团首先遵循的就是“共商”原则。

2017年5月,蒙内铁路举行通车仪式。中交集团在完成该铁路建设后,又与肯尼亚铁路局签署项目运营维护合同。这条长达500公里蒙内铁路,是肯尼亚近百年来新建的第一条铁路,也是非洲地区经典性的地标工程。

“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当地想做电气化铁路,也有一些公司提出这个方案。”文岗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中交集团提出一些现实问题,比如电从哪来,靠电运营需付出的成本,这些代价跟这条铁路在民生和经济上的拉动价值相比是否值得等。

“本着‘共商’原则,我们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最后双方达成共识,以普通标轨一级铁路标准来建设。”文岗表示,在提供最终方案的时候,中交不惜增加成本,为这条铁路预留了电气化改造空间,待电的问题解决后,还可以进行电气化升级改造。

技术之外,在项目设计阶段,中交集团还考虑到当地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例如,蒙内铁路穿过了多个野生动物生活区,为了铁路建成后,动物依然能够按照原有生活轨迹活动,中交集团与当地多个部门进行了多番共同协商。

“在路线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征求了肯尼亚政府及民间、联合国等多方意见,对设计方案做了四次大改动,十多次调整。”文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中交集团将长颈鹿的高度,几头野牛并排走时的宽度,平时在哪些地方活动等各种细节都考虑在内,在170公里的野生动物生活区段内,设计了总计30公里的88座桥梁,动物过桥涵洞达969个。

目前,该铁路已经安全运营1000多天,累计运送旅客近500万人,累计货物运输80多万TEU(标准箱)。因为这条铁路与动物原生生活环境完美融合,使其成为非洲非常著名的观光铁路,带动了额外经济收益。

文岗告诉记者,蒙内铁路提前两年实现了盈亏平衡。目前,这条铁路不仅服务于肯尼亚经济社会发展,更服务于东非其他国家,极大地便利了东非地区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进程,助力非洲工业化进程。

共建:十万境外员工的“饭碗”

如果说“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是中交集团开创“笑脸模式”的内核,那么这也是中交人在世界范围内对设施联通、产能合作等实体经济永续发展“公约数”的实践式解读,是汇聚各方智慧和创意,各展所长,让利益相关方在梦想连通中形成价值互融,在价值互融中收获欢乐互享。

而这份“欢乐”包括中交人向当地输出技术、当地人参与自己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双方共建“欢乐家园”。

作为肯尼亚2030年远景规划的旗舰项目,中交集团在蒙内标轨铁路项目建设期间,为肯尼亚创造了4.6万个就业岗位,推动GDP增长1.5%,有效降低40%的物流成本。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莫桑比克的马普托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采用EPC模式承建,采用中国标准设计、施工,欧洲标准及南非规范审核,建设期间累计为当地创造了近4000个就业岗位。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巴基斯坦东湾快速路、援建马尔代夫的中马友谊大桥,欧洲地区的塞尔维亚泽蒙大桥、黑山南北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在中交集团不胜枚举。在这些标志性工程的落地过程中,无一不是双方共建完成。

“中交集团在海外的项目多是‘师傅带徒弟’模式,手把手教会当地雇员新技能。”文岗告诉记者:“蒙内铁路建成后我们得知,拿着中交集团的工作证明在当地其他地方找工作非常容易,相当于给了当地雇员一个‘金饭碗’。

“到目前为止,中交常驻境外员工约10万人,其中中国人约3万,其余均为外籍员工。”文岗进一步称,这还不包括项目的临时雇员,有时候一个项目临时当地雇员可能就有几万人。因此,可以说中交集团海外项目在坚守“共建”原则下关乎的是境外数十万人的“饭碗”。

在文岗看来,把当地人培养起来,为当地发展着想,才是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可持续发展。

共享:难以“割舍”的命运共同体

作为一个海外业务营收占集团三分之一的企业,中交集团深谙“走出去”不是想当然地希望对方接受我们的技术、观念等的“一边倒”式。在文岗看来,互联网时代,人类已经走到“市场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共享”阶段,已经是某种程度上的命运共同体,不可能分割开。

“蒙内铁路的后期运营,机修、机务等都招聘了当地人,甚至铁路运营公司的高管也是当地人。”文岗告诉记者,中交集团现在在海外强调属地化管理,很多境外项目高管都是外籍人士,还有很多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在接下来的业务推进中,将更注重“共享”原则,比如可能跟当地企业创立联营公司,建成属地化公司,成为当地的企业纳税法人,共享股东收益,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在更多领域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更好地融入和深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这或许是在大的层面的利益共享,但中交集团的“共享”原则也包括让平凡的个人,成长为拱卫一方经济发展的“工兵”。在文岗20多年境内外工作历程当中,曾穿越“枪林弹雨”的险境,但提起最为难忘的事,却是几件小事。

“在建设蒙内铁路时,3.9万人在当地活动。初去时周边什么都没有,渐渐地当地人开起了酒吧、烧烤店,中餐馆也越来越多,拉动了当地消费,改善了无数家庭的生活现状。”文岗告诉记者,在巴基斯坦做项目时,有一个当地雇员花了三年多时间跟中交集团的师傅学了机修技术,后来回到家乡自己开了修理铺,招的工人越来越多,分店也越开越多,规模越做越大,扎扎实实地带动了当地就业和发展。

如果说“建设一个项目,带动一方经济,结交一方朋友,造福一片社区,改善一方环境”是中交集团“走出去”的初心,那么在“笑脸模式”下多年坚守的“共享”原则,真正让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因为有了这样的朋友,才有了危难之际的“守望相助,风月同天”。

“疫情来时,很多海外合作伙伴在国内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帮助我们采购医药用品。海外事业部的同事也都加班加点,调动境外资源,组织了大批的医疗物资送到湖北武汉第一线。”文岗告诉记者,待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中交又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向很多国家伸出援助之手。

在文岗看来,疫情虽给企业带来一定影响,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境外业务不会缩减,传统基建业务不会消失,数字新基建则会带来更巨大的空间。文岗强调,在互联网时代下,不要为一时之事争长短和胜负,而牺牲掉“丝路精神”。

不难看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指引下,中交集团将秉持“交融天下、建者无疆”的企业精神,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笑脸模式”继续稳健地走在“一带一路”上,这条路将越走越宽、行稳致远。

本文关键词:中交集团 一带一路 标签:中交集团 一带一路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港口网”“www.chinaport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港口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