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港口网 > 企业花絮 > 「延迟退休」要来了,大家准备好了吗?

「延迟退休」要来了,大家准备好了吗?

来源: 循迹晓讲 发布时间:2021-03-07 9:07:10 PM 分享至:

喊了多年的“延迟退休”可能真的要来了。但在政策最终落地之前,有关部门还是表示,“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恐怕没有几个人对这件事毫无意见吧?

“将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意见建议” 

笔者在本文里就响应国家号召,把有关的意见提一提。不过,在中文互联网中近来愈发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只要有人提出意见,就有一群不知道是人是鬼的东西扑上来指责、围剿提意见的人,当中稍微理性一点会说“不要光反对而不提建设性建议”。

其实,“建设性”应该是为政者的职责所在,百姓只需要负责说出胸中不平,最大限度照顾大家的意见方显为政者的水平,不然要为政者作甚?

当然,本文依然秉持着对国家、对社会最大的善意,在提出意见的同时也详细剖析意见的前因后果,尝试着拿出一些小小的建设性建议,以助读者理解。

01

退休年龄意味着什么?

关于延迟退休,首先要搞清楚退休年龄意味着什么。

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退休意味着一段人生的结束,不需要继续上班,回归家庭生活。退休之后虽然不上班,但也应该有一份收入作为养老之用。

一些天之骄子,拥有辉煌的职业生涯,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在五十多岁,甚至四十多岁、三十多岁就功成名就,他会提前退休开始休闲的人生。
 

公园成为广大退休人员的好去处 

可这样的人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辛勤劳动,也不可能积累下多少财富,却要为公务劳心费神。

法定退休年龄,就是对这绝大多数人的一种照顾,规定他们在一定的年龄必须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不至于继续劳作损害健康,但又考虑到工作收入相对比较微薄,人们客观上也需要劳动足够长的时间才能拥有一些财富积累不至于困厄终老。

两者权衡的结果,就是现在女性55岁、男性60岁的退休年龄。

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应该没有多少人愿意延迟退休吧?除了一些技术精尖的人才、位高权重的人物,他们或乐于长期为社会奉献才华,或希望延续指点江山的成就,不仅不想退休,反而还要通过返聘、再创业的各种形式继续工作。

而普通人劳碌一生,对于工作几乎没有什么留恋之处。可是退休不仅仅意味着休息,人退休之后的收入来源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这才是站在国家、社会的立场上看,关于退休最为紧迫的问题。

众所周知,目前采取的全民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是有在职工作者缴纳,再由养老保险基金对退休人员发放的。但随着出生人口下滑、社会老龄化加剧、平均寿命延长等一系列因素,导致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缴纳养老金的人却越来越少,这直接冲击了现有的全民养老保险制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延迟退休,增加缴纳养老保险金的人数,减少领取养老保险金的人数。

有专家指出,现有的退休年龄规定,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当初规定女性55岁退休、男性60岁退休,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才45岁。如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7岁,退休年龄不变意味着工作时间相对缩短。

这种“专家”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单位:岁) 

人口的预期寿命为45岁,并不意味着绝大多数人口都会在45岁左右的时间死去,而是所有年龄段人口预期死亡年龄的加权平均。在医疗水平较低的时期,婴幼儿和老人,尤其是婴幼儿年龄段人口死亡率很高,所占权重大,因此拉低了总体预期寿命。

事实上,只要挺过了婴幼儿的夭折高峰期,绝大多数能够活到成年的人口,寿命超过60岁应该不是问题。退休年龄的设定跟人口预期寿命根本没有关系,主要还是看人口的年龄结构。

这种“专家”无非就是顾左右而言他,不想让大众知晓养老保险制度的巨大压力,从旁给延迟退休增加合法性罢了。

02

养老保险为什么压力大?

据统计,我国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有8964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2020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结合各地统计公报数据,梳理统计了31个省份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数据显示,当前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北京,天津、内蒙古位居二、三位;老龄化较深的东北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并不低,相反,中西部一些人口大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普遍较低。

要满足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的发放,也就是64%的人养活18.1%的人,如果按照退休人员收入约为在职人员收入一半计算,(18.1%?2)?64%约等于15%,在职人员需要拿出实际收入的15%来缴纳养老保险,也就是供养退休人员。

如此高的比例,不仅个人不愿意,企业也不堪重负。

自疫情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企纾困的政策,其中就包括社保费的缴纳可以延缴、少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但压力却转移到了社保支付方,直接的结果就是养老保险基金池发生亏空。

2019年5月2日,《经济日报》曾经发表了题为《费率降低不会导致养老金亏空》的评论文章,其中指出:“一方面,基金当期收大于支,滚存结余呈现不断增加趋势;另一方面,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并未发生基金穿底情况。”

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在这篇报道发出几天前,社科院就发布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其中有关养老金2035年后有耗尽累计结余的可能性,养老系统“坐吃山空”的说法,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从社科院公布的报告,未来30年,养老金的缴费率将会从现有的约15%翻倍到30%。当期结余总额从2023年开始下降,到2028年出现负数。

目前,亏空尚且可以通过财政补助来弥补,但财政资金来自税收,用税收补养老金亏空相当于变相又提高了每个人的养老保险缴费率,因此前文所述的30%缴费率可能还要再上调。

2019-2050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预测 

在养老金资产储备方面,2017年中国养老金储备余额为8.5万亿元,占GDP的10.3%,而同期美国为160%,简直是天壤之别。

养老保险制度压力过大,首要的原因当然是人口结构。

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老龄化程度大幅加深,是导致现有养老保险制度压力的最大原因。但是并不是说人口出生率低、老龄化率高,养老就一定会出问题,根子还是在于全民养老保险制度本身。

如果采取全国统一的公共养老模式,必然会受制于人口结构。

事实上,只要家庭整体收入高于一定水平的人,他们并不需要政府发放的一个月两千多块钱养老金,可是养老保险却不得不对他们一视同仁地发放,这当中就会造成巨额养老保险金的浪费。

健康的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是具备救助性质的政府兜底养老金和个人自付的社会性养老保险,以及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大企业自行负担的职业年金,三者相结合。

建立企业年金计划企业数量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人社部;单位:亿元。

虽然目前国内也在鼓励保险公司推出商业性养老保险,但购者寥寥,职业年金更是无人问津,截至2017年底,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数只有8万多户,占比不及百分之一。

以美国企业年金401(k)为例,它规定个人存入401(k)账户的钱可以全部税前抵扣,这对于个税很高的中产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平均匹配资金约为个人存入资金的35%,负担不算太重。

最重要的,个人可以决定如何用年金做投资,这样个人能参与,盈亏很透明。

401(K)与IRA养老保险政策对比 

再看国内的年金制度设计,虽然企业年金也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但个人缴费的免税部分仅有不超过工资计税基数的4%,而企业要补贴员工缴费的一到两倍,负担很重。

更重要的是,年金交给企业年金委员会管,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钱去哪了,这样一个对于企业和员工两边都不讨好的制度设计,当然发展不起来。

03

如此接轨太粗糙

很多专家,包括有关部门的官员都指出,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世界“主要国家”的退休年龄都在不断延迟。所以延迟退休政策本身是与国际接轨的,无可厚非的。

可是他们没有告诉我们的是,为什么一定要“国际接轨”呢?“国际接轨”就一定正确吗?为什么一会儿强调“国情”,一会儿又强调“接轨”,这难道不是双重标准吗?

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国的退休年龄规定。

美国于1983年修订了《社会保障法案》,提出的到2025年将职工的正常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但是直到20年后的2003年才正式开始实施,并明确提出计划用22年的时间完成从65岁提高到67岁的目标。

德国从2012年起,到2029年用18年的时间将法定退休年龄逐步从65岁提高至67岁,退休年龄从2012年开始每年提高一个月,在随后的6年中每年提高两个月。

日本规定,男女分别从2013年和2018年开始实行,把领取养老金年龄提高到65岁,并将于2025年和2030年过渡完毕。

 

世界、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中国平均退休年龄  

2017世界各国法定退休年龄一览  

如此看来,确实主要国家都在提高退休年龄。可是我们知道,退休不仅仅是一个年龄数字,它的背后是一整套社会人口、就业、保障体系和结构的支撑,并不是简单调整一个数字那么简单。

在养老保障方面,这些发达国家都有成熟的商业性养老保险体系支撑,国家的救助性公共养老体系资金充裕,并没有太大压力。

正如前文所述,美国养老金准备余额占GDP的160%。在就业问题上,延迟退休必然会给新增就业人口带来就业压力,所以西方主流国家都采取了渐进式延迟退休的策略,并且像美国延迟了20年才正式实施,其他国家一旦发生延迟退休和就业率大幅降低的矛盾,也必然会暂停延迟退休的实施,避免给社会带来就业的负面预期。

同时,还不得不考虑中外的劳动者就业现状。

在当前大量企业普遍把“压榨员工”作为企业生存基本逻辑的情况下,是否还会有人有多少积极性为国家健康工作呢?如果劳动者普遍在三十、四十岁的时候就大量透支了健康和精力,他还有可能持续工作到六十五岁吗?

而这个问题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几乎都不存在。

 

MI芯片  

著名的苹果公司负责开发m1芯片的团队成员,虽然偶有加班,但不加班的时候几乎都是弹性下班时间,很多人下午两三点就下班接孩子放学了。尽管如此,却依然不妨碍苹果的m1芯片一出世就成为性能最强的芯片,“吊打”目前主流芯片。

在国内大企业存在的“35岁”现象也不得不让人深思。

一些企业惯于压榨员工劳动力,视35岁以上的员工不再有“压榨价值”,便变着法儿的把到35岁还处于一定级别以下的员工赶走。

对于这部分员工来说,很可能不是“延迟退休”,而是35岁的时候就不得不面临提前“退休”了,延迟退休对他们来说就是利益的严重剥夺,他们必须要多忍受5年不能拿到养老金的日子。

在日本,企业早就养成了终身雇用的传统,虽然也可能会造成企业活力不够等负面问题,但是没有哪个企业会贸然打破这种传统,绝不会发生6上述种种,正在越来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04

谁不想退休?

当然,也不是谁都想着退休,不想退休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虽然整体的劳动权益保护水平远远低于世界主流国家,但是却一直有这样一群人一直在参照主流国家的劳动者权益标准,享受着“特别照顾”。

比如固定的带薪休假制度,工作满三十年提前退休制度,朝九晚五的八小时工作制度等等,没错,说的就是人数约有2000万的体制内人员,其中公务员约700万,其他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约一千多万。

在这2000万人当中,也并不是大家都不想退休,毕竟绝大多数底层工作者都面临着职业和级别上的天花板,无论多么努力也不可能突破取得更大成就,他们是几乎没有劳动积极性的。

不想退休的只有少数领导干部、主任医师、教授、高级工程师等。

1963-1991年出生男女职工实际退休年龄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在职意味着权力,人在位时门庭若市,人不在位则门前冷落鞍马稀。在权力配置资源的社会底色之上,他们绝不想失去权力,即使不得不退休,还要想方设法在背后操纵他们的继任者。

其它高级知识分子也有类似情况,只要不退休,就能获得项目、经费、荣誉,而一旦退休就一无所有。

绝大多数体制内普通劳动者们,如果上升渠道通畅,应该都是有劳动积极性的。但居上位者长期霸占着位置,或者又因为延迟退休而霸占位置的时间更久,就堵死了下层的上升渠道,眼看着工作没有什么前途,他们也就心意阑珊,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了,基本上就是混吃等死,平躺着白拿钱。

对他们个人来说,这绝对是好事,因为一个单位平躺者越多,队伍也就越难带,领导的指示也就越难贯彻,单位职工就越舒服。

从这个角度来看,延迟退休利官利吏。 

另外,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由财政负担,并且退休后收入可达在职收入的80%以上。这就是常说的养老待遇“双轨制”。

虽然此前有一波并轨改革,但是采取的是“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即“老人”仍然由财政统发退休工资,不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中人”部分由养老保险支付,部分由财政补充,“新人”全部纳入养老保险体系。

但不论是“老人”、“中人”、“新人”,都会保证并轨之后的退休待遇基本维持不变。

其实,所谓“双轨制”,其本质是机关事业单位给予职工的特殊职业年金待遇,它应当与社会养老保险分开,“并轨”是错误的。

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不分贫富贵贱,把所有人的养老统包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当中,并不是养老问题的解决之道。 

结语

延迟退休之所以在社会热议,正是因为退休这个问题背后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老人不退休,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势必要增大,而劳动者权益保障形势非常严峻的前提下,延迟退休不仅无人愿意,还会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健康,又给医疗体系带来更大的压力。

而职场的所谓“35岁”现象,更让延迟退休成为毫无意义的笑谈,在这种情况下,延迟退休年龄无疑是对劳动者利益的直接剥夺。

我们也要注意到,在老龄化程度加剧的现实情况下,延迟退休确实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应对问题的办法。

但在延迟退休落地之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就业和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

解决就业问题,就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扩大民间资本投资渠道,让民营企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而解决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就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创造宽松自由的创新、创业环境,防止企业恶性竞争,打破企业的利润来自于对劳动者的“压榨”的社会现实,引导企业走入以创新引领利润增长的健康轨道。

但要做到这些,都远比延迟退休困难得多。

 
本文关键词:企业花絮 标签:延迟退休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港口网”“www.chinaport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港口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