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港口网 > 绿色环保 > 感受央企缔造的地球脉动

感受央企缔造的地球脉动

来源: 企界 发布时间:2021-10-26 8:00:00 PM 分享至:

坚定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守护美丽地球家园。从工业文明时代迈向生态文明时代,央企不遗余力将企业生产活动和自然和谐发展相结合。响应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生命共同体的美好倡议,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感受央企镜头下的地球脉动。

主动作为 守护海龟的家园

土耳其胡努特鲁燃煤电站

——践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土耳其“中间走廊”计划的重点项目。

项目位于美丽的地中海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绿海龟和螭龟最重要的产卵繁殖区,每年的5-9月是海龟的繁殖季节。

项目主动邀请土耳其海龟保护专家进行培训,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阿卡”班组的中国和土耳其属地员工清理沙滩上的垃圾,为海龟宝宝出生后重返大海清除障碍。

不仅如此,在项目施工期间,也尽量减少噪音,多采取白天施工,晚上灯光不向海的方向照射,最大限度减少对海龟生活的影响。

清理海岸垃圾

加纳特马港

——加纳特马港新集装箱码头项目其施工区域是海龟在西非的主要产卵地之一。

在加纳,几内亚湾北岸沿线是海龟的重要产卵地,全球7大类海龟中有5类在这里出生。

在加纳特马港项目开工时,项目请来当地有名的海龟医生指导项目工作,并在海滩上开辟出专门区域打造一个海龟孕育中心。

在建设者的日夜守护下,海龟孕育中心的孵化成功率几乎达到100%,数以万计的海龟宝宝在这里出生。

专业设计 打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工程

长洲水利枢纽

——被称为“贯流机组小三峡”,其过鱼道工程填补了我国近30年来鱼道设计的空白。

长洲水利枢纽过鱼道保护措施开创了在大江大河修建鱼道工程的先河。鱼道工程全长1434米,是为鱼类提供洄游的一个大型人工水槽,同时是中国在大江大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鱼道。

10多年来,每年有数万尾鱼依托鱼道洄游至上游水域。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用于鱼道运营维护、采购鱼苗等,还牺牲数万千瓦时的耗水率以确保鱼类洄游繁殖通道畅通。

港珠澳大桥

——交通运输部绿色公路示范工程,穿越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保护区。

为了保护白海豚,减少对其栖息地的侵占,港珠澳大桥将桥墩数量从318个减至224个,大桥的方案设计、施工建设、工程管理等方面均做出调整。港珠澳大桥主体完工后,被识别到的白海豚数量不减反增,大桥建设实现了海洋环境“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的目标。

水域治理 缔造美丽宜居家园

乌姆盖万海水淡化项目

——全球前五大海水淡化项目,被列为2036阿联酋水安全战略的重要工程,日产淡水68万吨,惠及阿联酋北部百万居民。

项目地处波斯湾,会在海上和海底进行施工。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项目部安排专业队伍每天监测、评估海域施工作业对海水水质和海洋生物的影响,并由第三方环境监测服务公司定期对海草、海洋生物、底栖生态进行监测。项目在海域施工区域设置拦污帘,并对海水沉积物浓度进行动态监测,防止疏浚区域产生泥沙污染。

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项目

——践行“两山论”,改善洱海水质,保护大理人民的“母亲湖”。

云南洱海湖滨生态修复项目针对洱海湖滨带底泥内源污染,开展底泥处理处置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现场示范,形成适用于洱海湖滨带工程特点的底泥成套生态疏浚和处理处置技术,为后续洱海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湖滨缓冲带的构建将成为流域“生态保育”的最后一道屏障,为整个环洱海湖滨带的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样板。

中外携手 共同履行环保承诺

黑山南北高速

——该国第一条高速公路,项目穿越黑山的母亲河塔拉河。

项目全长约180公里,由中企参与承建的黑山南北高速公路的波德戈里察市北郊斯莫科瓦茨至科拉钦市马泰舍沃段项目将于今年11月底完工。

项目建设之初,就制定科学有效的环保措施,同步启动对塔拉河的治理工程,并定期对河里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专门监测。

项目施工期间严格执行污水排放标准,污水经过沉淀池系统、PH值调节系统、油水分离器系统等一系列控制处理,达到标准后才允许排放。

基塞水电站

——依冰川而建,中企与阿根廷企业组成的联营体承建。

建设中的基塞水电站

多年来,项目切实践行绿色理念、履行环保承诺,助力阿根廷打造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为了避免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项目全方位跟踪排查,消除跑、冒、滴、漏隐患,确保水、气、声、渣达标排放。环保管控团队还加大了对废渣、废料的监控和清理工作力度,防止建筑材料对水体和植被造成破坏。

除了现场作业,项目团队要及时更新环境方案的设计。为了适应阿根廷环境部的最新法规,项目的环评方案也需要及时更新,针对不同领域的新要求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目前,相关方案已经涵盖水文地质、动植物保护、气候变化、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

图文素材来源:中国能建、中国交建、新华社客户端

本文关键词:绿色环保 标签:央企 生态保护 绿色环保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港口网”“www.chinaport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港口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