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港口网 > 港航动态 > 上海自贸区“证照分离”两批198项改革试点全面完成

上海自贸区“证照分离”两批198项改革试点全面完成

来源: 央广网 发布时间:2019-02-10 2:00:00 AM 分享至: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1月27日上午开幕,上海市市长应勇作政府工作报告。应勇表示,2018年,上海聚焦“三区一堡”建设,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应勇说,上海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减少到45条。率先试点跨境服务贸易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三分之一,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全覆盖。自由贸易账户累计开立7.1万个。“六个双”综合监管覆盖所有监管部门和行业领域。“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第一批116项和第二批82项全面完成,累计146项改革事项在全国推广。自贸试验区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项目累计超过200个。

在中国,“证”和“照”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所谓“照”,是指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而“证”,则是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在很多情况下,行业主管部门都是将自己的审批置于工商登记之前,且规定了很多严格的条件,实行的是“先证后照”的管理模式。2015年,上海自贸区在中国率先做出了“先照后证”的改变,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只要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当这家企业想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时才需要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从“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与之相对应的是审批手续的大幅简化——上海自贸区一方面取消了部分行政审批,或将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另一方面,对于暂时不能取消审批的实行告知承诺制,只要企业承诺符合审批条件并提交有关材料就给予企业相关许可。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浦东新区副区长王华说,这几年,他们一共对198项涉及企业的审批事项进行了改革,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创新创业的门槛,“坚持能放则放,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两轮198项改革中,27项取消审批,占比14%;17项改为备案,占比8%;75项实行告知承诺,占比38%。这三种改革方式占比超过60%。” 

王华说,这种“证照分离”改革不仅是单个审批事项的改革,更重大的意义在于通过改革转变了行政审批方式,破除了市场准入的行政壁垒,方便了企业创业,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也创造了自贸区速度:“从名称库选名的企业新设及变更当场办结,需要核名的企业新设2天内办结,不动产登记实现5个自然日内拿证,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审批改为备案,时间从改革前3到6个月减少到3到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领域,建筑企业资质许可实施告知承诺并实现全程网上办理,2017年和2018年申请量较2016年分别增长144%和110%。”

监管方式的转变,不仅带来了自贸区营商环境的改善,也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五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新注册企业5.7万家,新设企业数是前20年同一区域企业数的1.6倍。现在,中国国务院已经决定向全国复制、推广这种“证照分离”改革。

而在上海自贸区,“证照分离”的改革也并不是止于“先照后证”,实现许可证的削减与监管方式的变革才是改革的重中之重。现在,他们已经在研究探索“证照分离”改革的升级版,开始清理各类许可,删繁就简。王华说,他们要力争在上海自贸区实现市场准入的最精简,把上海自贸区建设成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本文关键词:证照分离 标签:证照分离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港口网”“www.chinaport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港口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