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0月10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21.5万人,这是上海128家重点航运企事业单位内的从业人员总数。昨日,在“2018上海航运人才服务周”启动仪式上,上海首次对外发布重点航运企业人才数据。统计显示,在新引进人员中,近九成为35岁以下青年人,而航空技术工程师等岗位成为企业求知若渴的对象。
上海航运行业的人才“家底”到底如何?长期以来并没有一个详细的统计报告。借助上海社科院、上海交大、上海海事大学等3个科研机构力量,上海人才服务中心以全市万家航运企事业单位数据为目标,初步搭建了航运人才数据平台。针对128家重点航运企事业单位实施人才数据分析,研究航运人才情况和服务需求。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重点航运企事业从业人员约为21.5万人左右。2010年至2018年7月,128家重点航运单位引进人才累计达到3705人,人才引进数量逐年攀升,有效地缓解了航运专业技术人才的紧缺状况。在引进人才中,25-35岁的人才占比超过86%,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主要集中聚集在航运科技创新产业,而35岁以上的引进人才多集中在现代运输业。人才引进中,本科学历所占比例达到85%,比目前在册人员的本科人员34%高出51个百分点;研究生学历占了11%,是在册人员研究生比例的2.97倍。航运企业通过招聘港澳台和外籍员工、招聘海外留学生等各种办法,促进航运企业国际化发展。一些新成立的航运企业,港澳台和外籍员工比例甚至接近30%。目前,上海有18所高校设有航运专业,有3.6万在校大学生就读。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上海自贸区发展,航运产业更加集聚,航运产业在上海GDP贡献中占比日益提高,人才新政更是为航运领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包括潜校毕业的潜水员,资深的远洋船长,获得飞行执照的飞行员,以及从事船舶、飞机等研发设计和制造的专业技术人才,优化了航运人才结构,提升了航运人才服务能级。通过百家航运企业的数据测算,航运人才占航运GDP贡献率从2002年的13.97%增加到2017年的28.45%,15年增加近15个百分点;人才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增加至917.77亿元。
走向未来,航运人才工作面临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一方面国内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国内边缘产业和竞争对手的影响,国际同行竞争大。同时,航运人才专业型较强,随着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使用,无论是在船舶领域、航空领域、港口码头,还是在铁路领域,技能型人才缺口巨大。调查显示,目前申城需求量最大的航运人才分别为航空技术工程师、空勤、地勤等;最难招聘的职位分别是飞行员、航运金融人才;而最容易流动的则为物流销售、船代、货代等。
为此,有关部门建议,未来需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高校培养、社会培训、企业培育相结合,来满足航运人才发展的需求。继续引进高端复合人才,平衡紧缺人才结构;增加航运事业凝聚力,稳定核心人才爱岗敬业;增大专业技能人才比例。
市人才服务中心透露,他们将组织本市用人单位在10月、11月期间赴大连、厦门等地的13所高校,为全国乃至全球2019届高校毕业生举办综合、金融、航运、高新技术、海归5个专门线路的择业交流洽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