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港口网 > 港航动态 > 海工市场 盛宴能否再续

海工市场 盛宴能否再续

来源: 中国水运网 发布时间:2020-02-05 6:00:00 AM 分享至:

图片来源:101创业大小事网

2019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上游运营市场继续改善,一批库存装备得到有效处置,中国库存装备处置进程加快,建造市场向好的基础不断夯实。但是由于本轮市场积难已久,上游运营行业企业经营仍旧艰难,供需关系全面复苏有待时日。2020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市场需求不足的局面仍将持续。

行业利好不断

2019年,对于海工上市公司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油价企稳后市场充满希望,国家战略也来助力市场走强。受益于多重利好,海工上市公司在2019年受投资人看重,向上的市值也令投资人受益颇丰。

在国际油价稳定向好、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背景下,海工上市公司业绩趋势向好。在此背景下,2019年海工上市公司市值整体向上。

2019年,4家海工上市公司市值表现稍有分化:两大油服企业——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市值飙涨超过50%,在《市值榜》排名中均提前数位;另外两家除海工之外还兼具其他业务的中集集团和振华重工,年度市值上涨约10%,但在《市值榜》排名中变化较小。

2019年以来,海上油服迎来复苏周期,勘探开发投资日益扩大。据Rystad Energy 统计,未来全球海洋油气资本支出将从2018年的1550亿美元的谷底开始回升,并将在2022 年达到2300亿美元,同比增长48.39% 。除行业性景气度提升外,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也来助彩。中海油“七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勘探工作量和探明储量翻一番;2019 年,中海油计划资本支出700亿~800亿元,同比增长13%~29%。

受益于需求回暖,油服产业龙头企业——中海油服运营的52个钻井平台,日历天使用率已由2016 年低谷期的51.8%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76.6%。在平台使用率及技术服务业务提升的推动下,中海油服2019年前三季度的单季度净利率分别为0.5%、2.3%和14.7%,呈显著的提升态势。在此趋势下,2019年,中海油服创造市值766.66亿元,同比大幅飙涨113.24%,在《市值榜》排名中升至第3位。

除行业性利好外,海油工程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持续受新订单的催化。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新签订单183 亿元,同比增长76%;四季度,签署唐山LNG项目接收站一期工程设计管理、采购、施工的43.8亿元总承包合同。2019年,海油工程市值也在各种催化下增至326.30亿元,同比大幅上涨50.61%,在《市值榜》排名中由第15位升至第10位。

受行业性利好影响,2019年,中集集团市值同比上涨15.95%至283.67亿元,在《市值榜》排名中在第13位保持不变;振华重工市值达到165.39亿元,同比增长10.16%,在《市值榜》排名中前进1位。

经历了2014年以来的结构性“去产能”、2017年的市场化“债转股”和2018年“卖家底”美化业绩,船舶海工上市公司因“大整合”于2019年在资本市场上迎来“春天”。如果说这些上市公司的市值在2019年上涨,更多是由于概念性因素驱动,那么“概念股”或正通过这些“概念”而“内修”产生价值创造力。

整合掀起浪潮

2019年4月,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深圳市和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在筹划组建“中国海工集团”,着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海洋工程整体解决方案行业龙头,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据了解,在中国海工集团的组建中,招商局工业集团和中集集团计划将双方海洋工程相关的资产和业务注入,山东省、深圳市和国投创新作为战略投资者,以现金注入,组建成立一家混合所有制下市场化运营的海洋工程集团公司。新组建的中国海工集团,在华北、华东和华南拥有5个建造基地,在深圳、烟台、海门、瑞典、挪威、意大利拥有6个技术中心。

2019年12月18日,烟台市政府与中集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合作筹建中国海工北方总部。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筹建中国海工北方总部,并将其打造成为烟台实施系列海洋示范项目的依托载体。

烟台市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个核心区之一,中集集团作为一家为全球市场服务的多元化跨国产业集团,是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双方基于各自的资源优势和未来发展战略,以海洋工程、能源化工装备、海洋资源开发、专用车辆、模块化建筑、消防装备、集装箱、冷链物流、产业园区等为抓手,充分发挥中集集团产业、资本、科技的优势和烟台区位环境、产业配套的优势,开展深入合作。

专家表示,近年来,海上风力发电装备、海洋牧场平台装备、深远海养殖装备、海洋能(潮汐能、波浪能等)发电装备、海水淡化装备、海上核电装备、海上大型浮式结构装置、岛礁建设及近岸工程装备等新型海工装备不断涌现,这表明,未来,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将会有更多种类的海工装备产生和实现运用。因此,大海工装备产业还有一个不断壮大的过程,要用动态和发展的视角去认识大海工装备及其产业,要高度重视和关注大海工装备及其产业的发展,不断走向深远海。

供需过剩明显改观

2019年,尽管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但是年初和年末两轮欧佩克减产协议达成对油价形成支撑,国际油价年末收于67美元/桶,较年初上涨24%,为全球海洋油气开发创造了相对良好的环境。同时得益于近几年整个油气产业成本的压缩,海洋油气开发活动保持增长,带动海洋工程装备作业需求绝对量继续攀升。

以钻井平台为例,2019年新租约达到257份,合计3815月,这是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保持增长,单份租约时长也从2016年不足12个月增至2019年的接近15个月。从绝对需求量来看,截至2019年12月,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在租数量达到367座,较年初增加45座,尽管有超过20座新建平台交付,市场利用率仍由年初的69%增至76%,全年增长7个百分点;浮式钻井平台方面,尽管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需求在四季度有所减少,但年末在租数量仍达到138座,较年初增加11座,利用率为70%,较年初增长5个百分点,三季度利用率还曾一度达到75%,较年初增长10个百分点。海工船方面也同样保持增长态势,平台供应船和三用工作船年末利用率分别达到67%和63%,较年初分别增长9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

运营市场整体处于上升通道,但与2014年之前动辄90%以上利用率的水平相比,当前市场过剩仍较为严重,利用率尚未突破80%大关,上涨的新租需求并不能满足当前在役装备,装备租金持续处在较低水平。但是随着利用率的整体抬升以及部分区域装备需求增长明显,海工装备租金费率呈现出上升势头。截至2019年12月,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和浮式钻井平台租金分别为9.5万美元/天和16.3万美元/天,较年初分别增长19.0%和28.0%;3200载重吨和4000载重吨平台供应船租金分别为11000美元/天和14850美元/天,较年初分别上涨11.1%和22.3%;120吨系柱拉力和200吨系柱拉力三用工作船租金分别为8000美元/天和22285美元/天,较年初分别增长3.2%和1.5%。

在2017年和2018年上游运营行业企业大规模兼并整合之后,运营行业新的格局基本落定,行业进入整合效应释放和企业深化调整期,2019年基本未有大的整合事件发生,仅有的海上生活平台船东Prosafe和Floatel合并也遭到挪威和英国方面反垄断机构的反对而暂停。从装备二手交易来看,2019年全球钻井平台和海工辅助船二手交易量(含转售)分别为16座和79艘,同比分别下滑54%和31%。

油气开发继续增长

2020年,除国际油价整体保持稳定营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外,海洋油气开发车整体环境也在持续的优化。

一方面主要海洋油气资源国通过不同程度地降低国际石油公司的准入要求、修改相关对外合作财税条款以及委托管理权限、优化商业模式合同、增加对国际石油公司的招投标活动等方式优化投资环境,国际油气公司投资意愿在增强。如澳大利亚启动2019年海上石油区块出售招标,包括64个区块,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这是自2000年以来最大一轮招标。英国最新一轮海上许可证出售招标吸引了104份申请,预测未来3年,英国可能会对多达38个新的海上项目达成最终投资决定。墨西哥湾2020年可能是最终投资决定最多的年份,特别是高温高压的20K项目。

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方案和管理模式优化、以及模块化和标准化的深入应用,海上油气开发项目成本得到了明显压缩,深水油气的单位成本下降了50%,挪威石油公司在巴伦支海Johan Castberg项目的开发成本比2013年设计时降低了50%,单桶完全成本从80美元降低到了35美元,巴西国油和壳牌能以35-40美元的单桶完全成本开采Liza油田等超深水盐下油气资源;埃克森美孚圭亚那新发现油气项目以10%的内部收益率测算,盈亏平衡点仅为40美元/桶。

油价的相对稳定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将对未来海上油气开发活动的增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根据克拉克森数据,目前全球约60%的油气项目能够在60美元/桶的油价水平下实现商业性开发,预计2020年全球海洋油气开发投资决定项目投资金额将达到1200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约40%,2021年有望进一步增长40%至1600亿美元。

在海洋油气开发活动继续增长的支撑下,2020年海洋工程装备作业需求量有望进一步增长,但现有过剩装备仍需进一步消化,对新建需求的拉动极为有限。此外,建造市场恢复还要面对上游运营企业经营亏损和库存装备处理两大问题。上游企业经营方面,尽管大多数企业近两年营收明显增长,但是受极低租金费率以及债务和财务成本的影响下,企业仍持续处在亏损状态,部分企业亏损甚至进一步扩大,这将严重影响船东的订船能力。库存装备方面,目前全球仍有约80座钻井平台尚未交付,即使是目前已经交付的部分装备,或者是船厂光租出去的装备,目前仍掌控在船厂关联公司这些非运营商手中,这些装备仍将是未来运营商扩大规模的首要选择,而非新建装备。值得关注的是沙特、俄罗斯等油气资源国也在发展本国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未来真正释放到国际市场的订单将更为有限,域外企业获取订单的也将难以增加。需求结构仍将延续近两年的特点,钻井平台和海洋工程船订单稀少,浮式生产平台市场保持活跃。

本文关键词:海工市场 标签:海工市场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港口网”“www.chinaport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港口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