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港口网 > 科技创新 > 全自动化码头的“智造者”

全自动化码头的“智造者”

来源: 中国水运网 发布时间:2020-09-14 12:20:00 PM 分享至:

“建设这个码头的初期,压力确实非常大,当时知道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国内外一片质疑声。前面两年,我基本上凌晨一两点醒来就睡不着了。”9月8日,站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张连钢回忆说。

张连钢,山东港口青岛港首席高级工程师、“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入港36年,扎根港口生产一线,长期专注于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无人化和智能化研究,主持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连串的“全球首创”以及十几项世界级难题的破解,让外国专家纷纷到山东港口青岛港取经合作,让世界知道了全自动化码头建设方面的“中国模式”与“中国速度”……

拒“霸王条款”决定自主研发

进入21世纪,世界排名前十的集装箱大港,中国占了7个,但全球30多个自动化码头却没有一个属于中国,这让位列世界集装箱第七大港的青岛港人再也坐不住了。

2013年10月,青岛港决定建设全自动化码头,经过多方考察,领导将自动化码头项目组组长的重任交给了张连钢。

当时,张连钢正因肺癌手术尚在家休养。接到领导电话后,不顾家人反对和医生劝阻,张连钢带领青岛港20多名技术骨干组成了“连钢创新团队”,抱着“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贡献力量”的朴素感情和坚定信念,拉开了全面攻坚全自动化码头的序幕。

那时候,整个亚洲包括美国,都没有一座真正的全自动化码头。全自动化码头涉及的多种先进技术,当时仅有欧洲4个国家掌握。张连钢便带着团队赴荷兰、英国等国家实地考察,但收获甚微。“他们不允许我们到码头前沿去看,说凭咱们的技术水平,做出这个码头至少需要10年时间,建议我们直接购买他们的技术。”随行翻译低声对张连钢说。

国外的供应商除了在核心技术上三缄其口,到了谈判时,还出价高,并提出了捆绑销售、系统不开放等霸王条款,这些都深深刺痛了张连钢。从欧洲回来后,他立即召集团队开会,“我们一定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底子薄不怕,只要大家铆足劲、潜心学习,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国人自己的全自动化码头研发道路。”

面对国外厂家的技术封锁和国内建设经验空白的严峻现状,张连钢不惧困难,树立建成最先进、最高效、最经济、最绿色、最安全全自动化码头的目标,带领团队“钻”进了建设方案设计中。

从码头平面布局、工艺流程到设备规格参数、智能控制系统,经过300多个日日夜夜,2000多次分析论证,数十万字的研究报告……“连钢创新团队”硬是凭着一股拼劲和钻劲,国外需要3年多才能完成的设计方案,他们仅用一年多时间就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了。他们设计的全自动化码头比国外码头吞吐能力高20%,建设成本低约30%,开创了“低成本、短周期、高效率、全智能、更安全、零排放”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模式”。

三年建成世界一流码头

设计方案既定,关键在建设。

按之前国外的建设惯例,自动化码头设计都是“串行分步”,即先聘请有关专业咨询师分专业做咨询、进行论证,审核通过后再进行方案细化和设计集成,一个码头从项目立项到建设完工需要8—10年。

张连钢带领团队打破了国外惯例。2015年1月,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开建,张连钢对项目组织设计实行了“并行协同”,即拉起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商业运营三大板块,使得每个参与的人都全流程承担咨询师、设计者和经营者等多职责角色,整个团队进入高效运转模式。

“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全自动化码头建设过程中,张连钢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上。

张连钢的拼命确实到了忘我的地步。他将“不能熬夜、不能劳累”的医嘱统统抛在了脑后,每天召开工程推进会,协同推进土建、供电、业务、设备、IT系统等十几个专业建设,硬是把国外常规设计工时压缩了三分之二,进一步推动了自动化码头系统集成创新,首创了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世界最轻、自动充电、续航时间无限制的自动导引车,轨道吊“一键锚定”系统等一批世界领先的最新技术。

在此过程中,张连钢还带领团队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他们历经数月自主研发的ECS设备控制系统,让我国全自动化码头彻底摆脱国外技术壁垒掣肘,业内评价该系统“彻底改变了全球自动化码头的行业格局”;在全球率先创出的AGV自动导引车充电新模式,不仅打破了之前全球通用的铅酸电池方案技术垄断,还将电池循环寿命从2年延长为10年,AGV水平运输系统比国外节省建设成本2个多亿,被业内誉为“自动导引车充电模式重大革命”……

2017年5月11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南岸正式建成。张连钢和他的团队用3年半的时间走完了在国外需要8—10年才能走完的路,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创造了港口建设史上的奇迹,把国外专家认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实现了综合竞争力的“弯道超车”,让中国港口科技实力称雄全球。

数字是清醒的见证者。运行至今三年,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不断刷新着由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桥吊单机最高效率从开港时的26.1自然箱/小时到2017年的39.6自然箱/小时,再到2018年的42.9自然箱/小时、43.23自然箱/小时,2019年的43.8自然箱/小时,今年4月15日,该码头又创造了44.6自然箱/小时的纪录,向世界展示着“中国速度”!

瞄准持续领先继续突破自我

尽管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已经是世界最先进、最高效的自动化码头,但张连钢的前行脚步一直未停止。在二期工程建设中,“连钢创新团队”没有简单复制一期方案,而是始终瞄准持续领先的目标不断创新、突破自我。

“一时领先不叫领先,唯有不断创新、甚至自我否定,才能始终走在前列……”张连钢对记者说。

在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建设中,张连钢带领团队大胆运用氢作为轨道吊的动力,这样,轨道吊每作业一个箱,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公斤。按照未来自动化码头350万标准箱的通过能力测算,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3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55吨。同时,也为我国其他港口绿色生态港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5G+自动化”技术是未来港口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的方向。“连钢创新团队”与华为、中国联通等单位联合进行了数百次测试优化,最终实现了5G网络下的桥吊、轨道吊自动运行控制和高清视频数据回传等全场景应用,为传统人工码头的自动化升级改造提供了解决方案。

此外,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码头的系统设备和软件也完成了全方位升级,智能化程度更高,再次引领了世界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潮流。

张连钢说:“以前在世界很多关键领域我们没有话语权,现在就要搞点自己的东西出来,让那些老外大拇指的方向由向下变得朝上。”

截至目前,“连钢创新团队”已获专利93项、发表论文47篇、制定标准12项、软件著作10项,获评“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杰出成就奖”“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中国港口协会、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等海内外大奖30多项,先后20多次受邀参加国际会议并做主旨发言,赢得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誉。

  
本文关键词:科技创新 标签:全自动化码头
声明: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港口网”“www.chinaports.com”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港口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条评论
    相关推荐

    头条